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职业资格考试】【(中级) 软件评测师】2010年11月《软件评测师》下午真题考试真题

(1).某软件公司在研发一个城镇居民保险系统时,为了加快进度,测试工作在系统开发初步完成之后开始并直接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工程师针对界面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借助缺陷管理工具,交互进行测试与缺陷修复工作。测试期间发现系统的“文档审批”功能出现严重缺陷,开发工程师认为修改难度大,经测试工程师认可后决定暂停修复该缺陷,直到产品发布前,该缺陷在开发环境下被修复。随后,测试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针对该缺陷执行了有关的用例,进行了回归测试。回归测试结束后,开发工程师在开发环境下对产品直接打包发布。3、测试开展的时间是过早、过晚还是合适?说明理由。(4分) 4、测试工程师功能测试的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陈述正确的方法;若正确,请说明理由。(5分) 5、该案例中对缺陷的管理有哪些不妥之处?(3分) 6、开发工程师产品发布的做法是否正确?(3分)

3、 本题考查两个知识点: (1)测试工作与开发工作如何配合; (2)测试的对象包括哪些。 测试工作开展得太晚。 测试工作应该覆盖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等前期阶段,而不应该在系统开发初步完成后才开始。 4、 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的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需求规格说明书,而不是用户界面,因为界面实现的功能是否正确的理解和表达了用户需求为不可知。 测试人员功能测试的方法不正确。 系统功能测试应该追溯到用户需求,针对界面进行功能测试是错误的。 5、 本题考查两个知识点: (1)缺陷管理的流程和职责; (2)回归测试的概念。 答案要点如下: (1)开发工程师无权决定是否延期或者暂停修改某一缺陷; (2)测试工程师认可暂停修复缺陷的决定是不合理的; (3)测试工程师应该跟踪缺陷状态,直至确定修改后关闭缺陷,才是完成了测试任务; (4)回归测试应该执行所有的用例,不是仅仅执行与该缺陷有关的用例; (5)产品发布前,应该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审; (6)应该分析缺陷修复情况之后才可以发布产品。 6、 本题考查配置管理的知识点。 产品最后由开发人员直接发布不合理。 (基线库中的产品应该是最后经过测试的。)实际最后发布的产品应该从产品库中提取。

(2).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图1-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1-1描述了省市层(图1-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 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 表1-1 省市层业务流 1、用表1-1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表1-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8分) 2、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8分)

1、 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场景法。 [问题1](场景顺序可以任意)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本题共包括5个场景: 1.A 2.B 3.B、C 4.B、C、D(C和D可以互换) 5.B、C、E 2、 本题考查测试用例中输入条件与预期输出内容。注意步骤的衔接,以及测试数据的设置。

(3).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或相应的编号填入对应栏内。[说明] 性能测试在系统质量保证中起重要作用。某项目组对一个电子政务平台系统执行了负载压力性能测试,重点评估其效率质量特性中的时间特性和资源利用性两个质量子特性。性能需求可以概括为:业务成功率达到100%;响应时间在8秒之内;服务器资源利用合理。测试环境逻辑部署图如下图。 13、请分别指出性能测试中负载测试与压力测试的目的。(4分) 14、请分别指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6分) 15、该电子政务平台的“文档审核”业务的测试结果如下表,请具体说明测试结果是否满足性能需求。(3分) 16、如60个用户并发执行“新立申请”业务的成功率为80%,应用服务器内存页交换速率为2000pagein/s,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达到100%。(5分) 请说明该业务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假设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软件配置正确,请指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

13、 本题考查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概念。 (1)负载测试模拟系统真实使用环境执行性能测试,考核系统在日常业务运行和高峰期运行期间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2)压力测试模拟系统的性能极限点执行性能测试,用来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点。 14、 本题考查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监控指标。有关的监控指标很多,关键指标如下。 (1)应用服务器关键指标:操作系统指标、缓存状况、连接池、执行队列等。 (2)数据库服务器关键指标:操作系统指标、缓存命中率、数据库进程占用的CPU时间、数据库进程使用的内存量、锁资源使用情况。 15、 本题考查能否正确判断测试指标是否合理。 关键指标判断原则为: ·响应时间遵照3/5/8原则,大于8秒是不合理的; ·CPU平均占用率应小于85%; ·内存页交换速率Page in/s平均值不能大于80,否则预示物理内存不足。 对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1)40个用户并发平均响应时间为21.4秒,超过8秒,不满足需求; (2)40个用户并发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为91.4%,超过85%,不满足需求; (3)内存页交换速率Page in/s平均值为98.8,超过80,不满足需求。 16、本题考查能否正确判断测试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工程师对系统瓶颈的初步判断。 以下列出的是最有可能存在的三种瓶颈。 业务成功率(没有达到100%)、应用服务器内存页交换速率(大于80)、数据库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大于85%)3个指标都不满足性能需求。 系统存在的性能瓶颈可能包括: (1)应用服务器物理内存不够。 (2)数据库服务器的CPU性能不足。 (3)数据库设计有问题或没有优化。

(4).

某大学暑假期间为教职员工开办了VPN远程接入服务,员工在校外通过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就可以访问仅供本校师生使用的各类信息资源。为了实现信息隔离与访问控制,在校园网不同的网络区域之间部署了防火墙等相关设施。 10、下图是VPN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请指明图中设备1、设备2、设备3、设备4是何种类型的网络设施。(4分) 11、通信加密的目的是什么?通信加密测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分) 12、为防止未授权用户通过反复猜测口令获得VPN使用权,从用户口令管理和网站登录控制两方面说明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10、 本题考查具有VPN远程接入服务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中的设备的部署概念。交换机是内网设备,设备1的防火墙是用来隔离内外网的设备,设备3的防火墙是隔离Web前端和后台数据库的设备。 设备1是防火墙; 设备2是交换机(或集线器); 设备3是防火墙;设备4是交换机(或集线器)。 11、 本题考查通信加密的目的。 目的: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机密性)和一致性(完整性);基本方法:验证和侦听。 12、 本题考查用户口令管理和网站登录控制的基本措施。 用户口令管理:口令长度、复杂度(特殊字符)、时效(定期更改); 用户登录控制;多次登录延时、账户锁定、验证码。

(5).

逻辑覆盖法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针对以下由C语言编写的程序,按要求回答问题。 getit(intm) { inti,k; k=sqrt(m); for(i=2;i<=k;i++) if(m%i=0)break; if(i>=k+1) printf("%disaselectednumber\n",m); else printf("%disnotaselectednumber\n",m); } 7、请找出程序中所有的逻辑判断子语句。(5分) 8、请将满足100%DC(判定覆盖)所需的逻辑条件填入下表。(8分) 9、请画出上述程序的控制流图,并计算其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度VG.。假设函数getit的参数m取值范围是150<m<160,请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法设计测试用例,将参数m的取值填入下表,使之满足基本路径覆盖要求。(4分)

7、 本题考查对编程语言的理解,着重考查判断语句。 程序中的逻辑判断子语句如下: i<=k m%i==0 i>=k+1 8、 本题考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判定覆盖法。判定覆盖法又称为逻辑覆盖,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 9、 本题考查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基本路径法。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根据代码绘制程序流图、计算环路复杂度以及设计测试用例。注意测试用例的数目本应和环路复杂度是一致的,但存在特殊情况。 控制流图: 环路复杂度: V(G)=4 基本路径覆盖用例: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94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