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章节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唐诗研究】【第二章-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课本练习题

(1).《唐才子传》的作者是()

A.孟棨
B.胡震亨
C.辛文房
D.胡应麟
正确答案C

(2).唐诗由刚向柔的转化变化原因。

唐代中叶以后,黄河流域遭受战乱的破坏,北方 衰敝,河北地区藩镇割剧,关辅以西为吐蕃、回鹘所陷, 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过黄河流域。故文人出于北方籍者 减少,南方籍增多。2、 晚唐出于北方籍的几位主要诗人如杜牧、李商隐、 温庭筠,在南方生活和仕宦的时间都很长。唐诗最后阶段正是随着创作方面南方因素的增长,气 质发生了由刚向柔的转化。

(3).阅读卢纶《塞下曲》其二,试回答:①此诗属于什么题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②诗中的“单于”代指什么?

1.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2.“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4).阅读杨炯《从军行》诗,试解释和分析:①从军行;②你是怎样理解“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

1.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2.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创作背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431353336。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5).唐诗有强劲的骨力 的表现。

1.边塞诗最具刚健特色,所表现的将士们献身祖国的精神、军幕文人从戎赴的的意气,令人振奋。2.李白、杜甫的创作中,也能窥见西北民风的影响。3.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的山水诗〃格调高远", 具有内在的风骨。4.韩、孟诗派〃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慕’(韩愈 《荐士》),有意矫正大历后的庸诗。5李商隐《韩碑》一类古体和杜牧拗峭的诗风,仍有明显的反映。

(6).解释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分野中峰变”中的“太乙”、“分野”。①太乙:②分野:

1.“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2.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瀛洲: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信:确实

(8).唐代中叶以后,黄河流域遭受战乱的破坏,北方凋敝,________经济文化逐渐超过黄河流域,故文人出于北方籍者减少,南方籍者增多。唐诗最后阶段正是随着创作方面南方因素的增长,气质发生了________的转化。

南方、由刚到柔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78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