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统计学概论】【05087】高频考点(11)
(1).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
特点:(1)将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它异于各个单位的具体水平,但又是反映这些单位的一般水平。(2)平均数能代表总体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2).举例说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区别。
只能取整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变量,如人数、机器台数、企业数等;可以在整数之间插入小数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如身高、体重、产值、利润等。
(3).
已知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该企业职工工资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根据资料计算该企业职工工资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1) 平均数是2625(元)
(2)人数最多为第三组,所以众数组为2000-3000,众数为2545.5(元)。
(3)根据向上累计,中位数组为2000-3000,中位数为2600(元)。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办公,下面的样本资料是在家办公的人的年龄:(1)根据样本资料计算中位数。(2)确定四分位数。(3)确定第32个百分位数。
排序后得到:
(1)中位数的位置=(20+1)/2=10.5,因此中位数为(40+41)/2=40.5。
(2)Q1的位置为,Q3的位置为15.75,因此Q1=
=29.5,
=47.5。
(3)P的位置为20×32%=6.4,四舍五入后i=6,因此32%分位数的位置为第7个数,即31岁。中位数为40.5岁,在家办公的人中在29.5岁到47.5岁之间的占50%,只有32%的人在31岁以下。
(5).算术平均数的特点。
算术平均数的特点是:算术平均数适合于代数运算,是其他数值平均数的基本形式,缺点是当存在极端变量值时,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会变差,而且受极大值的影响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当组距数列存在开组时,由于开组的组中值不易确定,使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不可靠。
(6).
已知甲小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7岁,标准差为12岁,现对乙小区居民年龄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资料如下: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计算乙小区居民的平均年龄。(2)比较甲乙两小区平均年龄的代表性大小。
已知甲小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7岁,标准差为12岁,现对乙小区居民年龄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资料如下: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计算乙小区居民的平均年龄。 (2)比较甲乙两小区平均年龄的代表性大小。
(1)乙小区平均年龄
(2)平均数代表性的比较需要用到标准差系数。
因此,乙小区平均年龄的代表性比轮甲小区平均年龄代表性高。
(7).为什么抽取样本要遵从随机原则?
1.保证每个总体单位都以相同的机会被抽中;2.保证总体内各单位的分布是均匀的;3.符合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
(8).某市统计部门为了解全市居民年消费支出情况,从全市20万户居民中随机抽取1000户居民进行调查,经计算平均每户年生活费支出为1.8万元,标准差0.9万元。要求:(1)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户均生活费支出的区间。(2)估计全市居民消费总支出区间。
解:,平均误差
万元,极限误差
户均年支出区间:[1.8-0.056,1.8+0.056]=[1.744,1.856]万元全市居民消费总支出区间:20万户×[1.744,1.856]万元=[34.88,37.12]亿元。
(9).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1)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t=2)。
解:(1),抽样平均误差:
;(2)
、
,所以,置信区间为:[0.953,0.997]
(10).在4000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3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9件,当概率为0.9545(t=2)时,试估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解:依题意得N=4000,n=300,废品率为,
,则极限误差为
,所以废品率的范围为1.1%—4.9%之间,则废品量在44~196范围内。
(11).次数分布包括哪两个要素?
次数分布包括各组名称和次数两个要素。
(12).
某医院40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分钟)资料如下:将数据整理成组距数列,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和次数分布曲线图。
分布图(略)。
(13).从计量的层次看,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从计量的层次看,统计数据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分类数据的计量精度最差,因为它只给出了类别;顺序数据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顺序数据对事物的计量要比分类数据精确一些,它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的类别,而且也能反映大小顺序关系,可以进行比较,但不能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数值型数据是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计量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数值型数据是所有数据中计量精确程度最高的。
(14).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15).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
统计分组的作用是:(1)划分现象的类型。(2)揭示现象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16).说明组距、组限、组数与组中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组距(d)是指用以分组的数量标志变量在组内的最大变动范围;每个组两端的标志值称为组限,即指框定每个组的单位标志值的界限值;组数指数列分组的多少。组中值是指本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它代表组内所有单位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其计算公式为:闭组的组中值=,缺上限的开组组中值=
,缺下限的开组组中值=上限-
。
(17).总量指标的作用和种类。
总量指标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用以反映某个对象的基本情况,是制定计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总量指标是一个基础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以及其他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其他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18).某集团公司下属三个子公司,2008年实际完成产值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和30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10%和130%,计算该集团的计划完成程度。
(19).抽样调查的基本特征。
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比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按照随机的原则抽选单位,第二是根据部分特征在数量上推断总体特征。
(20).简述统计活动过程有哪些?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21).简述统计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事先所进行的通盘考虑和计划安排的工作阶段。其主要内容有: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组和分类的设计,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案的设计,统计工作各部门和各阶段之间相互协调与联系的设计,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设计等等。
(22).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1、总体性,2、数量性,3、客观性。
(23).如果时间序列的资料是按年排列的,不存在季节变动。()
A.正确正确答案A
B.错误
(24).如果数列既有季节变动,又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应先剔除长期趋势,再测定季节指数。()
A.正确正确答案A
B.错误
(25).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数列的项数等于平均增长量。()
A.正确正确答案B
B.错误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