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2010年07月考试真题
(1).先秦神权法思想极盛于( )
A.夏朝正确答案B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西周初年,与宗法制紧密结合的是( )
A.郡县制正确答案B
B.分封制
C.侯国制
D.中央集权制
(3).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
A.臣忠正确答案A
B.弟恭
C.子孝
D.父慈
(4).春秋时期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管子正确答案A
B.邓析
C.商鞅
D.韩非
(5).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周公正确答案B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6).在法家兴起之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
A.道家正确答案B
B.墨家
C.阴阳家
D.兵家
(7).先秦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仁正确答案D
B.礼
C.德
D.道
(8).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律主张的思想本质在于( )
A.反对人为法正确答案A
B.反对自然法
C.提倡理性法
D.反对一切法
(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成书于( )
A.春秋中期正确答案B
B.战国初期
C.战国中期
D.战国晚期
(10)."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体现了法家主张( )
A.厚德省刑正确答案C
B.以德治国
C.严刑重罚
D.道法自然
(1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所体现的政体本质是( )
A.君主立宪正确答案B
B.中央集权
C.分封制
D.三权分立
(12)."孝者,天之经也"出自董仲舒的( )
A.《天人三策》正确答案D
B.《论衡》
C.《举贤良对策》
D.《五行对》
(13).曾经注解汉律,其律注成为曹魏时期司法标准的思想家是( )
A.杜预正确答案D
B.王弼
C.张斐
D.郑玄
(14).晋代否定"君权神授"论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刘颂正确答案C
B.张斐
C.鲍敬言
D.沈家本
(15).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的法典是( )
A.《大清律例》正确答案D
B.《法经》
C.《晋律》
D.《唐律疏议》
(16).依据唐律规定,唐代贱民中,地位最低的是( )
A.奴婢正确答案A
B.杂户
C.官户
D.部曲
(17).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王安石正确答案D
B.王阳明
C.程颐
D.朱熹
(18).范仲淹变法图强法律主张的中心内容是( )
A.改革官制正确答案A
B.限制君权
C.高度集权
D.审刑名
(19).金世宗认为"议贤"过程中,"贤"的最低标准在于( )
A.仁德正确答案C
B.礼让
C.守法
D.立言
(20).《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 )
A.顾炎武正确答案C
B.王夫之
C.黄宗羲
D.嵇康
(21).近代提出"更法改图"命题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正确答案C
B.魏源
C.龚自珍
D.沈家本
(22).启发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从事革命的书籍是( )
A.《劝世金针》正确答案B
B.《劝世良言》
C.《劝世歌》
D.《劝世箴》
(23).清末洋务派法律观的指导思想是( )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正确答案C
B.反对君主专制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三民主义
(24).《孔子改制考》的作者是( )
A.梁启超正确答案D
B.谭嗣同
C.张之洞
D.康有为
(25).近代中国"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法律主张出自( )
A.谭嗣同正确答案B
B.梁启超
C.孙中山
D.康有为
(26).清末思想家谭嗣同的代表作有( )
A.《仁学》正确答案A
B.《劝学篇》
C.《大同书》
D.《三民主义》
(27).清末法律改革中所制定的过渡性法典是( )
A.《大清律例》正确答案C
B.《大清新刑律》
C.《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律集解附例》
(28).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主张( )
A.无夫奸不为罪正确答案D
B.子孙违犯教令不为罪
C.犯罪不得存留养亲
D.子孙不得对家长实施正当防卫
(29).近代思想家中,认为"中国考试制度是世界最好的制度"的是( )
A.章太炎正确答案D
B.龚自珍
C.魏源
D.孙中山
(30).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 )
A.放弑其君正确答案CDE
B.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C.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D.公族无宫刑
E.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31).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 )
A.儒家正确答案ABCDE
B.法家
C.道家
D.阴阳五行家
E.天命神权
(32).丘濬认为"王道之治具"包括( )
A.德正确答案ABDE
B.刑
C.义
D.政
E.礼
(33)."作丘赋"
这是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家子产所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1分)即以“丘”为单位,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1分)这一制度确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为当时进行的法律革新开辟了道路。(1 分)
(34)."苛政猛于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I分)孔子以仁爱的思想处罚,猛烈地抨击惨无人道的苛政,指斥“苛政猛于虎”。(1分)这对后世政治法律思想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1分)
(35)."理大罪,赦小过"
白居易的法律观点。(1分)他主张法网应该宽疏有别,对于藩镇、长吏的大罪绝不放过,面对小吏的小过小错舍而不问。(1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有悦服之心。(1分)
(36).洪仁玕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寄居香港,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一-定接触。(1分)洪仁玕撰写的《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真是经济纲领。(1分)洪仁玕的法律思想中,强调国家应以法制为先,“恩威并济”,“教、法兼行”,同时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1分)
(37).五权宪法
孙中山结合中国国情所提出独特的宪法思想。(1分)以“权能分治”为核心,政府采用五权分立体制,即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监察两权。(1 分)孙中山试图通过五权宪法来保障人民主权和直接民权。(1分)
(38).简述"以德配天"说的主要内容。
“以德配天”说主要由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周公提出,是为了回答周取代商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2分)该学说以为,天命虽存在,但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过去,殷的先王有德,“克配上帝",所以天命归殷。现在殷已失德,所以天命归周。(3分)统治者要使天命不坠,必须修德。这意味着神权法思想的某种动摇。(2 分)
(39).简述仲长统变法改制的法律思想。
仲长统认为,从战国到秦汉,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有很多重大变革。但是,应该有所取舍,有些应该继续,有些则应恢复旧制。基于此,提出了他的变法改制论。(1分)主要内容有:(1)废分封,行郡县: (2分) (2)恢复井田制: (2分) (3)恢复肉刑。(2分)
(40).简述魏源民主议政、广开言路的法律思想。
魏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主张民主议政,广开言路,显示出中国近代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1分)魏源认为,人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帝王是众人中的一员,国家是所有老百姓的国家; (2分)治理国家时,皇帝应该广征博采,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使自己能够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分)皇帝在广泛听取人民意见时,要“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同时又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在清王朝万马齐暗的统治局面下,魏源的这种主张,是十分那能可贵的。(2分)
(41).试论孟子"省刑罚"的法律思想。
孟子的“省刑罚”思想是其认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孟子倡导以仁义道德治国,但并不否认法律和刑罚的作用。他说:“上无道换也,下无法守也”、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他强调没有仁义道德必定不能治理好国家,但治国还是要有法度,法律和刑罚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3分)针对李俚、商鞅等法家的重刑思想,孟子提出了“省刑罚”的法律思想。(1分)他要求统治者不嗜杀人,以王道、仁政吸引老百姓: (1分)对待死刑一定要慎之又慎,“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1分)反对滥杀无辜,认为“杀一无罪,非仁也”: (1分)反对族刑连坐,主张“罪人不孥”。(1分)综上所述,孟子“省刑罚”的思想主张,是其“仁政”思想在法律领域的集中体现,对后代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分)
(42).论述张之洞整顿中法、采用西法的法律思想。
张之洞认为,在不违反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但仍然没有脱离封建传统思想的范畴。(2分)(1)整顿中法主要为改革刑狱。他们提出几条措施,即“除讼累”、“省文法”、“恤相验”、“省刑责”、“重众证”等政革措施。这些主张虽然对封建法律制度的根本性质丝毫没有触动,但毕竟或多或少吸收了西方的某些东西。(5分)(2)张之洞和刘坤一建议清政府聘请西方各国的“名律师”,博彩各国法律,为中国编纂矿律、路律、商律以及交涉刑律。(5 分)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