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人口与劳动资源】【11366】2012年07月考试真题
(1). 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 )
A.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正确答案B
B.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D.一定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状况
(2). 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根本方法是( )
A.联系和发展方法正确答案B
B.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继承与借鉴相统一方法
(3).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 )
A.一定的物质条件正确答案C
B.一定的生产方式
C.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D.一定的自然环境
(4). 一定的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 )
A.基本要素正确答案D
B.物质主体
C.基本动力
D.物质前提
(5). 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人口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总是( )
A.不断增加正确答案A
B.低增长
C.时快时慢
D.时增时减
(6). 旧中国溺女婴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正确答案D
B.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C.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D.“重男轻女”的旧伦理观念的影响
(7). 据不完全估计,公元前全球人口不超过( )
A.2000万人正确答案A
B.2500万人
C.3000万人
D.3500万人
(8). 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世界“60亿人口”的时间为( )
A.1998年10月12日正确答案B
B. 1999年10月12日
C.2000年10月12日
D.2001年10月12日
(9). 当前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发达国家( )
A.老年组人口比重较高正确答案A
B.老年组人口比重较低
C.青壮年组人口比重较高
D.少年组人口比重较高
(10). 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是( )
A.人口自然变动正确答案A
B.人口的出生
C.人口的死亡
D.人口的规模
(11).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称为( )
A.人口生育率正确答案B
B.人口出生率
C.人口增长率
D.总和生育率
(12). 国际上通用的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为( )
A. 15-49岁正确答案A
B. 15-50岁
C.16-49岁
D. 16-50岁
(13). 如果总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死亡人口增长速度,即使死亡人口数量增加了,人口死亡率也有可能( )
A.上升正确答案C
B.不升不降
C.下降
D.有升有降
(14). 下列不符合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的是( )
A.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正确答案B
B.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C.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
(15). 决定人口存在和增殖的基础是( )
A.自然规律正确答案C
B.社会规律
C.社会经济条件
D.客观环境
(16). 下列不符合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作用的是( )
A.人口变动既能促进也能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D
B.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C.人口是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D. 人口是生产者、消费者、生育者的对立
(17). 人力资源是构成社会经济运动的( )
A.主要内容正确答案B
B.基本前提
C.物质条件
D.基本载体
(18). 人力资本含量成为衡量人力资源质量层次的( )
A.内在决定因素正确答案A
B.外在决定因素
C.重要条件
D.标志
(19). 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区别主要是( )
A.数量上的差别正确答案B
B.质量上的差别
C.结构上的差别
D.比例上的差别
(20). 人口规律在本质上属于( )
A.普遍规律正确答案D
B.特殊规律
C.自然规律
D.社会规律
(21). 人力资源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与影响,下列属于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有( )
A.生物学规律正确答案ABDE
B.社会学规律
C.社会经济制度
D.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
E.生产力发展
(22). 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源数量的指标有( )
A.市场劳动人口比例正确答案ABCD
B.实际市场劳动量
C.现实人力资源数量
D.人力资源率
E.人口出生率
(23). 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贷币性计量方法有( )
A.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正确答案ABCE
B.随机报酬法
C.非购买商誉法
D.绩效评价法
E.经济价值法
(24).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的构成包括( )
A.自然构成正确答案ABC
B.社会构成
C.地域构成
D.密度构成
E.国别构成
(25). 下列符合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辩证关系的有( )
A.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利用的前提正确答案ADE
B.人力资源利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
C.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利用的目的
D.人力资源利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
E.人力资源开发先于人力资源利用进行
(26). 现代社会生产对人力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 )
A.人力资源的数量正确答案BD
B.人力资源的质量
C.人力资源的体力
D.人力资源的智力
E.人力资源教育
(27).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下列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有( )
A.学习理论正确答案ACE
B.人本理论
C.系统理论
D.社会学理论
E.经济学理论
(28). 下列属于学习型组织的构成要素有( )
A.系统思考正确答案ABCD
B.思维模式
C.共同前景
D.团队学习
E.动态发展
(29). 人口的过快增长会阻碍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人口的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正确答案ACE
B.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影响生产方式选择
C.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影响教育和健康
D.人口的过快增长会降低社会再生产水平
E.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加重环境污染
(30). 21世纪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为( )
A.经济全球化正确答案ACD
B.社会网络化
C.社会知识化
D.信息网络化
E.管理知识化
(31).名词解释:人口产业结构
是指在业人口按三次产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态。
(32).名词解释:总和生育率
指育龄妇女如果按计算年度各年龄组妇女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过程,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33).名词解释:人口规律
是指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内部联系,它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34).名词解释:人口资源
人口资源主要表现的是一个数量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总体。
(35).名词解释:人口资源规模
是指人力资源数量所涵盖的范围所体现的分量与格局。
(36).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哪些方面?
(1)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经济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生产和分配制度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全部人文环境以及婚姻家庭制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3)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性。正是人口表现的社会属性,使人口增殖这种生物性行为具有社会特性,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所以,人口现象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
(37).我国人口城镇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长期实行城乡村双重体制和严格限制城乡迁移的政策(包括户籍、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区别对待),这些做法既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也妨碍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2)长期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理,而重工业为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发展轻工业相比,不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使之转化为城镇非农人口。 (3)长期全面实施指令性计划经济,严格限制市场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把它们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加以打击和取缔,甚至限制沿海大城市的发展,使它们难以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
(38).社会经济对人口社会结构变动起着哪些决定性影响?
(1)人口社会结构的性质与内容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一国的人口社会结构体现它具有的各种社会关系,每种结构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口的社会属性、社会特征以及人口内部的比例关系,这些人口社会结构的形成、它们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比例关系,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社会经济。 (2)人口社会结构变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取决于社会经济。从人口发展史来看,人口社会结构变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个发展过程受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制约。在一定的意义上,人口社会结构变动是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 (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是人口社会结构急剧变动最重要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使经济结构急剧变化,从而,导致人口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最明显的是人口阶级结构的变化,随着旧的社会经济制度被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取代,旧的人口阶级结构被新的人口阶级结构所代替。
(39).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自我强化。人口的生产、教育和发展,使得人力资源得以形成和得到强化。这是通过人们自身有目的的活动而实现的。 (2)选择职业。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特长和禀赋选择职业。这也是人力资源主动地与物质资源结合的过程。 (3)积极劳动。人有自我实现的冲动,即主动地把自己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在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己价值和社会的认可。
(40).简述人力资源质的规定性的主要内容。
(1)人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是人力资源的规定性的主要内容,它们有机地存活于的人体中。 (2)身体素质是人力资源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则是人力资源社会属性的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3)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为增强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基础。
(41).论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高素质的人口有利于规模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相应人力资源得以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又会阻碍经济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水平;人口过快增长会影响到教育和健康;人口增长会加重环境污染。 (2)人力资源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能动的智力资源,其使用过程是伴随着知识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和个性完善等一系统自我丰富、强化和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本的增强会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系数发生变化,因而人力资本带来投资的高回报,是一种高增殖性资本。因此,用于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不同,它从总体上和长期上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 (3)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还是保证外资利用效果的先决条件。历史表明,通过增加投资而且靠吸引外资来发展经济的地区,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关键的作用。 (4)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知识更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终极资源,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应用者和发展者,已成为关键的战略资源。
(42).分析影响中国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的主要因素。
(1)人才政策法规环境方面: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滞后,人才政策尚处于完善阶段,人才政策的稳定性不够。 (2)人才管理机制环境方面:人才培养制度相互脱节,人才选拔、使用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人才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顺。 (3)人才的教育环境方面:高等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