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举证责任倒置理论在构成因素上的特点。
2024-08-10证据法学(00229)
简述举证责任倒置理论在构成因素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1)基本规范上的前置性。
(2)倒置对象上的局部性。
(3)待证事实上的相反性。
(4)承担主体上的对换性。
名师解析:举证责任倒置理论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将原本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承担的一种法律规则。其特点主要包括: 1. 基本规范上的前置性:举证责任倒置通常是基于某些特定的法律规范或司法解释,这些规范或解释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前置性,即在案件审理前就已经存在,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倒置对象上的局部性: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是对所有事实的举证责任进行倒置,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与案件性质密切相关的事实进行倒置。这种局部性体现了法律对于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处理方式。 3. 待证事实上的相反性: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原告和被告需要证明的事实往往是相反的。例如,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产品存在缺陷,而被告则需要证明产品不存在缺陷或损害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4. 承担主体上的对换性:在正常情况下,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但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这一责任转移到了被告身上。这种对换性体现了法律对于特定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调整,以实现公平和正义。
【正确答案】:(1)基本规范上的前置性。
(2)倒置对象上的局部性。
(3)待证事实上的相反性。
(4)承担主体上的对换性。
名师解析:举证责任倒置理论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将原本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承担的一种法律规则。其特点主要包括: 1. 基本规范上的前置性:举证责任倒置通常是基于某些特定的法律规范或司法解释,这些规范或解释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前置性,即在案件审理前就已经存在,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倒置对象上的局部性: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是对所有事实的举证责任进行倒置,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与案件性质密切相关的事实进行倒置。这种局部性体现了法律对于不同类型案件的不同处理方式。 3. 待证事实上的相反性: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原告和被告需要证明的事实往往是相反的。例如,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原告需要证明产品存在缺陷,而被告则需要证明产品不存在缺陷或损害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4. 承担主体上的对换性:在正常情况下,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但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这一责任转移到了被告身上。这种对换性体现了法律对于特定情况下举证责任分配的调整,以实现公平和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