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章节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第十四章-雨果《克洛德·格》(节选)】课本练习题

(1).雨果的《克洛德•格》中,同名主人公因偷面包和柴火,被押送到克莱沃中央监狱服劳役。这所监狱原先是()

A.市政厅
B.修道院
C.菜市场
D.歌剧院
正确答案B

(2).“牢笼里的狮子多可怜,连和它做伴的狗也被夺走了”中“狮子”指的是()

A.克洛德
B.阿尔班
C.费拉利
D.法耶特
正确答案A

(3).提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这一主张的是()

A.普希金
B.夏多布里昂
C.司汤达
D.雨果
正确答案D

(4).克洛德•格因偷面包和柴火给自己的情妇和孩子而被判监禁几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正确答案C

(5).雨果的被认为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宣言的是(   )

A.《抒情歌谣集》序言
B.《拉辛与莎士比亚》
C.《克伦威尔》序言
D.《诗与真》
正确答案C

(6).雨果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是在哪本小说中()

A.《海上劳工》
B.《悲惨世界》
C.《克洛德•格》
D.《九三年》
正确答案D

(7).在19世纪20年代末,雨果的文艺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是()

A.从感伤主义转向古典主义
B.从师从莎士比亚转向遵从布瓦洛
C.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D.从歌颂法国王朝转向歌颂自由
正确答案D

(8).不属于《悲惨世界》序言中提出的法国社会面临的三个尖锐问题的是()

A.贫穷使男子潦倒
B.饥饿使妇女堕落
C.腐败使政府失信
D.黑暗使儿童羸弱
正确答案C

(9).克洛德被关的监狱是用什么改成的()

A.圣母院
B.教堂
C.修道院
D.工厂
正确答案C

(10).雨果的著作中,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是()

A.《巴黎圣母院》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九三年》
正确答案D

(11).克洛德•格用斧子劈死的人是()

A.典狱长
B.阿尔班
C.他自己
D.法耶特
正确答案A

(12).雨果的作品中富有浪漫主义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A.《克伦威尔》
B.《悲惨世界》
C.《巴黎圣母院》
D.《海上劳工》
正确答案C

(13).在19世纪20年代末,雨果的文艺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是()

A.从感伤主义转向古典主义
B.从师从莎士比亚转向遵从布瓦洛
C.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D.从歌颂法国王朝转向歌颂自由
正确答案D

(14).1834年,被认为是雨果创作长篇名著《悲惨世界》的前奏性作品是()

A.《克洛德•格》
B.《海上劳工》
C.《逍遥王》
D.《晨暮曲》
正确答案A

(15).在监狱里,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克洛德的是()

A.狄先生
B.阿尔班
C.费拉利
D.法耶特
正确答案B

(16).下列作品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宣言的是()

A.《克伦威尔•序》
B.《巴黎圣母院》
C.《悲惨世界》
D.《秋颂》
正确答案A

(17).克洛德判处典狱长死刑的日期是(    )

A.10月25日
B.10月4日
C.11月25日
D.11月4日
正确答案D

(18).为了让克洛德越狱逃跑,犯人们向他的囚室里扔了(   )

A.一把小刀
B.一个钉子
C.一截铁
D.一个桶柄
E.一根皮筋
正确答案BCD

(19).下列作品中,属于雨果长篇小说的是()

A.《悲惨世界》
B.《海上劳工》
C.《巴黎圣母院》
D.《逍遥王》
E.《堂吉诃德》
正确答案ABC

(20).下列选项中,有关《克洛德•格》中的主人公说法正确的是()

A.出身低微
B.性格刚毅
C.勇于反抗不公
D.优柔寡断
E.善良、正直
正确答案ABCE

(21).《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有()()

A.爱斯美拉达
B.喀西莫多
C.冉阿4.2_
D.克罗德
E.米里哀主教
正确答案ABD

(22).雨果的长篇小说有()

A.《海上劳工》
B.《悲惨世界》
C.《九三年》
D.《巴黎圣母院》
E.《克洛德•格》
正确答案ABCD

(23).简述选文所体现出的艺术对照原则。

选文体现了作家的美丑对照原则,主要体现在克洛德·格的高尚与典狱长狄先生的丑陋上。如选文开头对两人的简叙,克洛德·格聪颖灵巧,精明能干,五官端正,目光温和而锐利,端庄而漂亮的脑袋等,与典狱长狄先生机械生硬,专横暴虐,刚愎自用,发阴气,生暗恨,顽固,愚蠢等描写就明显的把两人的美丑道出来了,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另外选文还提到,犯人爱戴克洛德·格而对典狱长则恨之入骨。克洛德•格多次帮典狱长为犯人的反抗或骚乱效力而招致典狱长的耿耿于怀,仇恨,嫉妒。在阿尔班的事上,克洛德·格再三恳求而典狱长一再拒绝,一个意志坚强,一个顽固不化。

(24).论述《克洛德•格》的思想内容。

这篇小说的内容极为丰富:(1)作者同情贫苦人们的悲惨处境,通过对孩子、情妇以及苦役犯人处境的描写,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总是贫穷的、不幸的、悲伤的”可怕现实。(2)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本身的反人民本质和执法官员的残暴无情,比如,克洛德仅仅偷了一点面包和柴火,就被判处五年徒刑。(3)作家也探讨了社会的出路。在作家看来,烙铁、铁镣、监狱、死刑是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因此,他主张一方面统治者要“在穷人的命运里,在苦难的盘子里加进美好的前途,加进对于永恒幸福的向往,加进天堂的福乐”。另一方面,在他看来,这些所有堕落了的人身上都有野兽的性质,因此要提供良好的教育。

(25).简述《克洛德•格》的思想内容。

(1)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作者同情贫苦人们的悲惨处境,通过孩子、情妇以及苦役犯人处境的描写,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总是贫穷的、不幸的、悲伤的”。(2)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本身的反人民本质和执法官员的残暴无情,比如,克洛德仅仅偷了一点点儿面包和柴火,就被判了五年徒刑。(3)作家也探讨了社会的出路。在作家看来,烙铁、铁镣、监狱、死刑是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因此,他主张一方面统治者要“在穷人的命运里,在苦难的盘子里加进美好的前途,加进对于永恒幸福的向往,加进天堂的福乐”。另一方面,在他看来,这些所有堕落的人身上都隐藏着一种野兽的原型,因此要给人民提供良好的教育。

(26).结合选文拓展分析《克洛德•格》的基本主题、人物形象。

基本主题:(1)作者同情贫苦人们的悲惨处境,通过孩子、情妇以及苦役犯人处境的描写,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总是贫穷的、不幸的、悲伤的”的可怕现实。如克洛德的所谓“罪行”其实就是饥饿逼出来的。所以小说中写到:“人民正处在饥寒交迫中。贫困迫使男人犯罪,迫使女人堕落。”(2)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本身的反人民本质和执法官员的残暴无情(如克洛德仅仅偷了一点点儿面包和柴火,就被判处5年徒刑;在监狱里典狱长对他的任意欺凌和侮辱;在议会中那些议员和官员们为着私利和党派的利益钩心斗角等)。(3)作家也探讨了社会的出路。在作家看来,烙铁、铁镣、监狱、死刑是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因此,他主张一方面统治者要“在穷人的命运里,在苦难的盘子里加进美好的前途,加进对于永恒幸福的向往,加进天堂的福乐。”另一方面,在他看来,这些所有堕落了的人身上都隐藏着一种野兽的原型,因此要给人民提供良好的教育,通过教育把它修整好。这种教育实质上是宗教中的仁爱感化的思想。这样的出路就体现了雨果的历史局限性。小说塑造了出身低微但性格刚毅坚强的主人公克洛德•格的形象,克洛德•格身上体现出了勇于反抗社会不公平的勇气和果敢。如他为了救孩子和情妇去偷盗,为了尊严杀死典狱长和在法庭上顶撞检察官等,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其次,克洛德•格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如在穷苦无奈境况下他不忍看着孩子和情妇被饿死冻死,偷来了够用三天的面包和柴火。在监狱里,由于他的正直、能干和庄重,加上他身上“显示出一种威严”,使他赢得了其他犯人的尊敬和爱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对抗法庭并在面临死亡时,仍然记得把手里剩下的五个法郎送给穷人。通过这些具体的叙述,作者将他对人性美的赞颂投射到克洛德•格这个人物形象上。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78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