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实务】2021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实务》模考试卷6考试真题
(1).小薛,男,13岁,正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其父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业务经理,母亲是位公务员,一家人生活一直比较幸福。但最近,父母三天两头吵架,原因在于父亲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差,一年前与一位漂亮的女客户产生了感情。母亲非常生气,坚持离婚,还到父亲所在的企业去闹。现在,父母已经协议离婚,但对财产的分割问题一直无法达成共识,经常争吵,有时小薛父母双方的兄弟姐妹也来家中吵闹,甚至动武。小薛为此非常苦恼,他不希望父母离婚,但父母现在只是一味地指责对方,而且都经常不回家,只剩小薛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小薛感到很害怕,担心原本幸福的家庭会破碎,也无心学习,经常发呆,成绩急剧下滑,做事心不在焉。小薛清楚现在正是快升初中的重要时段,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只好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小薛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小薛的困境,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
1.上述案例中,案主小薛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薛的日常照料问题 小薛父母经常不回家,只剩小薛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日常生活难以维持。 (2)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父母闹离婚,小薛无人照顾,其心情和学业受到很大影响,无心学习,产生孤独、无助、担忧心理,经常发呆,学习成绩急剧下滑。 (3)小薛父母的婚姻和感情问题 小薛父亲与其他女性产生感情,小薛母亲去父亲企业闹的处理方式,使双方都受到了很大伤害。 (4)小薛的家庭关系问题 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小薛父母双方的亲人反目成仇,使原本已破裂的家庭关系雪上加霜。 (5)父母离婚对小薛的影响问题 父母离婚,小薛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小薛自己也不知会判给父亲还是母亲,也不知将来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生活,这一切都困扰着小薛。 2.针对小薛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对小薛的父母进行访谈 ①了解小薛父母的真实想法,请他们共同分析现存家庭问题,注意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他们在婚姻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 ②让小薛父母意识到由于他们对婚姻感情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小薛无人照顾,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有可能因此导致小薛在升初中过程中失败,要求他们注意沟通方式,尽量避免在小薛的面前暴露矛盾,减少对小薛的消极影响; ③建议小薛父母理智考虑离婚问题,因为小薛不希望父母离婚,必要时可以介绍小薛父母给其他社会工作者,来对他们的婚姻问题进行辅导。 (2)组织家庭面谈 让小薛说出对父母婚姻问题的真实想法,使父母以小薛的想法作为如何处理婚姻危机问题的参考。 (3)关心小薛的学习及身体、心理健康问题 ①帮助小薛制定学习计划,尽量减少父母感情问题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与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请他们对小薛多加关注,多给予鼓励; ③对小薛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温暖与关怀; ④联系小薛所在社区工作人员,请他们帮忙照顾小薛。 (4)组织小薛父母双方的亲人进行小组会谈 让小薛父母双方的亲人了解家庭的不和谐对小薛产生的消极影响,要求他们改变沟通方式。达成一致。
(2).王某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因病被暂予监外执行。王某有一位生病在床的老母亲,妻子没有工作,靠打零工赚取租房费用,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现在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王某家境贫寒,全家四口人生活在一个30多平米的租用房内。回到社区内服刑后,社区居民见到他总是指指点点,甚至看到他就绕道而行。原来的社区朋友现在都成了陌生人。这一切让生病的王某感觉到了生活的艰难,而且因为生病,他还不能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 【问题】 1.王某作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哪些特殊的需要和问题?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应该从哪些方面介入来帮助矫正对象解决这些问题?
1.王某面临的特殊需要及问题 (1)特殊需要: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王某这些基本生活需要基本都没有得到满足。 (2)面临的问题 ①他的行为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社区居民和原来的社区朋友现在都在指责他,而且不再和他来往。 ②王某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王某生病,不能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加上缺乏医疗费用,使他工作和生活都面临困难。 ③王某的身份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因为社区朋友和居民都无法接受他,同时也不会给予王某任何帮助,使王某行动起来非常艰难。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方案有: (1)从认知、情绪等方面让王某正视家庭贫困、居民的不接受等事实,帮助王某发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2)从社区的角度帮助王某一家申请低保,安排王某及其妻子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适合王某及其妻子的就业信息,协助王某及其妻子找到合适的工作; (3)帮助其女儿联系所在学校减免学费; (4)社区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王某的母亲,为她提供一些相关的低收费服务或义务照顾等; (5)改变社区居民偏见,鼓励王某多与邻里沟通,帮助王某重新建立起包括朋友在内的社会关系网络,树立自信,积极生活; (6)与王某所在社区工作人员联系,请他们多帮助王某一家,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3).某社区今年有许多高三学生要参加高考,现在他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知道怎么选择学校,不明白志愿如何填报,恐怕考试发挥失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学习效率开始下降。这些高中生的家长请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 【问题】 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些高三学生的需求。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高考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他们在参加高考前会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减轻高考压力、如何选择学校、如何填报志愿等。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帮助考生缓解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兴趣填报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②方案实施策略 a.缓解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组织考生开展高考互助小组,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通过放松训练法,帮助考生缓解考前紧张情绪和压力,把精力放在复习功课上,而不是放在担心考试上; 第三,开展体育运动及文化娱乐活动,调节考生生活,放松心情,快乐备考; 第四,邀请已顺利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分享考试经验。 b.邀请有关考试专家为考生讲解选择学校、填报志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c.开展考生家长支持小组。 帮助家长了解考生备考阶段的心理、生理需求,使其不因过度关心考生,而给考生带来压力,与考生一起顺利渡过高考这一关。 ③方案执行 包括调动社区及社会相关资源、开展考生互助及家长支持小组、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考生、家长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4).王丽娜,女,41岁,曾是某厂的技术骨干,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了。现在,婆婆已经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收入也可以,但工作忙碌,无暇顾家,老婆就应该在家好好照顾家人,做好“贤内助”。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不愿意母亲去上班。王丽娜执意去找工作,连续找了几个星期,却发现自己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又不适应。她对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十分低落。后经邻居推荐,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问题 王丽娜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现在婆婆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反对,加之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的技能过时,心中闷闷不乐。 (2)家庭地位问题 丈夫因为工作忙,反对老婆上班,认为她应该留在家里好好照顾家人。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希望母亲不要上班。在这个问题上,王丽娜很难取得丈夫和儿子的理解。丈夫和儿子都不能从平等的角度尊重王丽娜的个人意愿,从侧面反映王丽娜在家庭中处于附庸地位,缺乏自主。 (3)就业问题 王丽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有的技术已经过时,体力劳动又无法胜任,连续找了几个星期,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王丽娜的技术与现实社会需要脱节,说明她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与王丽娜的丈夫和儿子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其就业 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三人一起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解各自的需要,在王丽娜照顾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争取兼顾,还应告知他们,家庭成员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尊重,让他们多关心王丽娜,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意识,支持王丽娜的就业想法。 (2)对王丽娜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她解决困难 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帮助王丽娜摆脱低落情绪,勇敢面对现实。通过个案或小组工作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王丽娜顺利渡过求职初期阶段的困难。 (3)与王丽娜进一步交流,帮助她树立正确的目标 分析王丽娜的现状,利用她原来的专业技术基础,发现、挖掘她的潜能,引导其明确就业的方向,指导她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同时鼓励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全面规划,不要因为一时的工作难找而一蹶不振。 (4)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王丽娜找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社区工作,帮助王丽娜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具体办法有: ①建议王丽娜及时“充电”,在理论和实务上进行学习和培训,弥补相关知识、技能,尽快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②鼓励王丽娜多寻找招聘信息,继续求职,实现多渠道就业; ③利用社区推荐、介绍等方式,多渠道地帮助她寻找就业机会。
(5).43岁的女子杨某,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她曾因多次盗窃和贩卖毒品3次被判刑,但她并未吸取教训。后来她在南京一处公交站台上扒窃他人的手机时被当场抓获。考虑到杨某属累犯等因素,法庭以盗窃罪判处她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而就在法院受理案件的当天,经医院检查证实,杨某已经怀孕,法院决定对她实施监外执行。她激动不已,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反倒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照顾。 杨某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再回到自己的社区,觉得所有的人都会指责她,所以很郁闷,生活也没有精神头。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帮助下,杨某向社区矫正工作者说出了她过去行为的不当,表达了后悔莫及的心情。从此,杨某经常找社区矫正工作者谈心,精神状态转好,并且在矫正期间定期汇报思想和参加社区活动。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者给了杨某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使这位女性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人间的关爱。 【问题】 1.请从矫正工作者的角度来回答,你认为杨某在社区矫正初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2.作为矫正工作者,应该遵循哪些矫正工作的价值理念去进行服务?
1.从案例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某最初遇到的问题是:她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但是她为无法将自己的形象重新摆在社区居民面前而苦恼,担心各种歧视和偏见,因而心理情绪低落。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循以下价值理念去为矫正对象服务: (1)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材料中,矫正工作者与杨某谈心,帮助她面对现实,正是接纳的表现。 (2)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犯罪者同样具有可塑性。 他们相信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受助者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从而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杨某在矫正工作者的帮助下,大胆地以乐观的态度,新的形象站在大家面前,说明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3)社会工作者确信,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和生活经验。 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不能用先人为主的观点和态度来判断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要敏感地觉察自己对服务对象的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倾听和观察矫正对象的一言一行,真正进入矫正对象内心世界并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协助每一个矫正对象解决问题,重建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材料中,矫正工作者经常与杨某谈心,对于改变杨某、促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念有很大的帮助。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