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作物栽培专题】【10377】高频考点(2)
(1).休眠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2).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之和。
(3).最适叶面积指数
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光强之下,最低层叶片又能获得大约2倍于光补偿点光强时的作物叶面积指数。
(4).净同化率
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5).光合势(叶日积)
在某一生育既期间或全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积数。
(6).蒸腾系数
作物每生产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7).需水临界期
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8).叶龄
用作物的出叶数表示作物的年龄。
(9).叶龄指数
已抽出或已展开叶片数占作物一生总叶数的百分数。
(10).同伸关系
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现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叫器官同伸关系。
(11).干旱
环境中水分低到不足以满足作物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时,出现干旱。
(12).它感作用
植物之间通过生物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13).作物的产量
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果实、籽实、块根等目的器官的生产量(质量)。
(14).无霜期
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之间的天数。
(15).积温
只有当气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物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这一温度的总和成为积温。
(16).极端温度
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的温度(低温或高温)即为作物生长发育的极端温度。
(17).温度三基点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其生理过程而言,都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18).收获指数
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应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9).产量构成因素
依产量的形成过程,产量可以分解成着生产量的不同组分,这些组分就是产量构成要素。
(20).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
(21).作物栽培制度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22).立体种植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3).库
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或)接纳营养物质的器官(或能力)。
(24).流
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效率。
(25).作物群体结构
作物群体随时间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的状态。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