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古代汉语】【00536】高频考点(19)
(1).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則:
则:连词,表示转折,却,但是。
(2).色:
脸色
(3).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
君王您施加恩惠向我们小国的士地神和谷神祈福。
(4).(二)说明下列句中加【】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雖:
虽: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即使。
(5).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君王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
(6).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会意与形声的区别。武穎旗秉惑休
武、秉、休是会意字;穎、旗、惑是形声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形声字是根据词的意义类别而选取一个义符,再取一个与词的读音相同相近的声符,构成新字。
(7).若受吾幣不假之道,將奈何
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却不借给我们路,将怎么办?
(8).夫火烈,民望丽畏之,故【鮮】死焉。鮮:
鮮:少。
(9).子【而】思報父母之讎,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而:_____
而:连词,表示假设,如果。
(10).根据下列例句归纳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1)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3)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4)方術不用,爲人所疑。(5)西河之爲秦取不久矣。(6)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1)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如例2。(2)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如例5。“为……所……”式,如例4。(3)助动词“见”位于动词前,如例3.“见……于……”式,如例1。(4)“被”字句,如例6。
(11).券徧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矯:
矫:假托
(12).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殆:
殆:危险
(13).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鮮:
鲜:少
(14).嚮者子乘,不我辭也。
“我”为前置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5).“三國相事皆斷於犀首”,这样的结果是陈轸一手策划的,文中哪句话表明陈轸将要策划这样的事?请找出这句话,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吾請令公餍事,可乎?译文:请允许我让你有很多事做,可以吗?
(16).(三)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此【之】謂先寤所以存亡。
译文: 这就叫作比别人先明白存亡的道理。之: 代词,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1)①失時不雨,民且狼[顧]。②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2)父命呼,[唯]而不[諾]。
(1)顾:回头看;睨:斜着看。差异类型:性状情态不同。(2)唯:答应,用于答应地位、辈分高的人;诺:答应,用于答应地位、辈分相同或低于自己的人。差异类型:情感色彩不同(或适用对象不同)。
(18).暴
快,迅速。
(19).【题干】積貨【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滋:
滋:副词,更加。
(20).宣子【驟】諫,公患之。驟:
多次
(21).(二)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或语序特点,并将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
宾语前置。诸俣的礼仪,我没有学过
(22).(二)说明下列句中加【】词的词性和作用。吾知所過【矣】,将改之。矣:
语气词;表示情况已经如何
(23).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
悖:逆,违背事理
(24).(四)父兄百官起初不同意定为“三年之喪”,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什么?
父兄百官的理由是:在鲁国定为三年之丧没有先例,丧祭要依从先祖的做法。
(25).舉其偏,不爲黨
推荐自己的副手,不能认为是偏袒。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