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00656】2019年04月考试真题
(1).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在
A.美国正确答案A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为
A.北京电视台正确答案A
B.天津电视台
C.哈尔滨电视台
D.上海电视台
(3).在世界范围内,ENG(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出现于
A.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确答案C
B.20世纪8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初期
(4).中国网络电视台www.cntv.cn的上线是
A.2009年正确答案A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5).在广播电视新闻中,进行选题申报的系统是
A.决策指挥系统正确答案D
B.编播系统
C.支持系统
D.采集系统
(6).下列哪一句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宜传语?
A.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正确答案B
B.用事实说话
C.我们走多远,新闻就走多远
D.做最专业的新闻
(7).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广播电台KDKA电台成立于
A.1918年正确答案B
B.1920年
C.1922年
D.1924年
(8).我国新闻界普遍使用和听众较为习惯的广播消息结构是
A.倒金字塔结构正确答案B
B.金字塔结构
C.插叙结构
D.顺序结构
(9).广播新闻评论最早出现在
A.20世纪20年代正确答案A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0).播音语言样式中规整性要求最严的一种是
A.播报式正确答案B
B.宣读式
C.谈话式
D.评论式
(11).新闻采访的首选对象是新闻事件的
A.当事人正确答案A
B.关联者
C.知情者
D.旁观者
(12).在所有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广的是
A.远景正确答案A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13).电视新闻的导语要多使用
A.长句正确答案B
B.短句
C.形容句
D.被动句
(14).下列不符合电视新闻辞章修改要求的是
A.规范化正确答案B
B.主观化
C.口语化
D.形象化
(15).充分表现爱森斯坦蒙太奇理念的电影是
A.《一个国家的诞生》正确答案C
B.《党同伐异》
C.《战舰波将金号》
D.《母与法》
(16).在电视新闻中,人物的动作声音属于
A.语音正确答案C
B.音乐
C.音响
D.效果声音
(17).电视新闻中能够表达抽象内容的是
A.画面正确答案C
B.音响
C.解说
D.同期声
(18).新闻节目编排中,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意识,但不包括
A.受众意识正确答案D
B.独家意识
C.时间意识
D.竞争意识
(19).消息类电视新闻中的“短消息”播放长度一般在______
A.1分钟以内(含1分钟)正确答案B
B.3分钟内(含3分钟)
C.2分钟以内(含2分钟)
D.2分30秒以内(含2分30秒)
(20).西方电视新闻界,最早的一次电视现场直播是
A.1948年夏天美国总统大选正确答案A
B.BBC直播英国乔治六世葬礼
C.BBC直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
D.美国“阿波罗"号登月事件
(21).目前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彩色电视制式有
A.NTSC制正确答案ABD
B.PAL制
C.CAL制
D.SECAM制
E.HDTV制
(22).电视的视觉元素包括
A.画面正确答案ABCDE
B.实物资料
C.屏幕文字
D.图表图形
E.动画
(23).广播新闻中非语言符号特别是音响的重要功能包括
A.证据正确答案ACD
B.抒情
C.强调
D.补充
E.描述
(24).摄像机焦距变化所形成的镜头不包括
A.摇镜头正确答案ACE
B.推镜头
C.移镜头
D.拉镜头
E.跟镜头
(25).消息类电视新闻机动灵活(简称“活"),主要表现在
A.题材灵活正确答案AC
B.字幕有动感
C.视听元素活跃
D.有故事情节
E.有人物活动
(26).视觉符号
广播电视的两大基本符号之-,包括画面和屏幕文字两大部分。
(27).同期声音响
是指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时自然而然发生、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响,要求确有其声,不允许模拟和模仿。
(28).摇镜头
是摄像机放在固定位置,利用摄像镜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摇动所拍摄的画面。
(29).主持人评论
是指主持人直接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并与观众直接交谈方式出现,融叙事性、哲理性、个体性与人格化于一体的评论形式。
(30).新闻策划
指利用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谋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宣传效果的过程。
(31).简述电视新闻中字幕的作用。
(1)补充画面;
(2)帮助观众记住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3)与画面(包括声音)形成双线并行、互不干扰的的两个信息传播通道。
常见的形式是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新闻。
(32).广播新闻制作与编排中串联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可以通过时间或地点等关键因素进行串联或转换;
(2)用停顿完成节目的转换;
(3)使用短促的音乐作为间奏曲;
(4)通过男女播音员轮换播报的方式进行串联。
(33).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广播的公共服务功能。
(1)信息服务功能。在我国,广播的信息服务功能经历了由宣传到沟通,再到服务的转变。
(2)广播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社会民主的话语平台、社会舆情的监测平台,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
(3)社会安全功能。体现为为人民和受众提供危机预警平台,即在诸如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甚至战争发生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进行行动指导和舆论保障。
(4)个性化服务功能。广播商业化、产业化最显著的结果是广播的个性化功能得到挖掘,受众的各种需要受到了电台的重视和满足。
(5)广播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功能最显著地表现在音乐广播中,如各地开播的音乐频率是受听众喜欢的广播类型之一。
(34).论述电视新闻直播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1)将获得的信息组织成简单的陈述句。
(2)要随时准备出镜。
(3)不说不了解的内容。
(4)不要试图面面俱到。
(5)可以适当使用提示。
(6)注意回答问题的时间分布。
(7)直播中要有镜头意识。
(8)注意公众。
(35).阅读下列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藏红花,何以花开崇明?
听众朋友,你知道藏红花吗?这一原来完全依赖进口的稀有、名贵药材,近日因为“上海崇明”官方的一条微信顿时火爆了起来,微信说:“中国90%的藏红花产于崇明,你知道吗?"。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不少人惊叹,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藏红花”是西藏的特产,却不知竞产自崇明。下面请听本台记者发回的报道:
进入11月,正值开花采花柱时节,记者昨天来到崇明最大的种植基地庙镇合作地区,只见不少的球茎上开着紫色的花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庙镇农业办公室主任贾飞说:庙镇种植藏红花大概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的西红花大概有一千亩左右,崇明百分之八十在庙镇,庙镇算是一个种植比较集中的地区。
费飞告诉我们,藏红花,也称西红花,是中药中的贵稀药材。一朵花只生三根细细的柱头,亩产仅1千克左右。
如此贵重、稀少的西红花如何在崇明落地开花?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崇明分部负责人茅仁飞:
(茅仁飞)西红花的原产地在伊朗,我们现在包括崇明、以及引进种球的日本大丰县、包括伊朗,我们基本在同一条纬度的,基本上属于西红花形成产量、跟它适合的气候都在这一纬度上面。
现在西藏为什么叫“藏红花”,人家以为是西藏产的呢,因为那个包括伊朗,他们那个原产地,当初从进口、进过来的渠道途经西藏以后再流通到内地来的,所以人家以为这个花是西藏来的花,所以叫藏红花。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多次引种西红花。但都以失败告终。解放后西红花完全依赖进口。为了使资源不受制于人,从1968年开始,中国技术人员研究在国内上海、杭州、青岛、南京、四川等省市引种培育,不过很遗憾的是几个省的科研单位都没有掌握正确的西红花种植技术。1979年作为国家科研项目,上海市药材公司引进西红花球茎再次进行引种栽培。科研人员经历大量失败之后,终于在崇明培育成功。原因何在?西红花的生长非常挑地方,不能有任何污染,培育期间是完全不能使用农药的。由于气候纬度与原产地相同,崇明这块净土最合适了。
与伊朗、西班牙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同,因为有着独特的水土条件和种植技术,以及实行国内最严格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经过专业检测,崇明产西红花有效成分远远高于全球最大产地伊朗花1到2倍。现在,西红花在崇明的种植,采用了公司+农户的协作方式,每亩收入从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0元。记者采访了当地村民王玉华:
(记者程雪)那现在您家里也种藏红花的是吗?
(村民王玉华)有一点的。
(记者程雪)你们这边村民大概每家种多少藏红花?
(村民王玉华)散户的话从二、三百斤到一千多斤。
据了解,目前上药药材西红花在崇明拥有示范基地一千多亩,年产西红花一千多公斤。
(崇明广播电视台报道)
问题:
(1)指出上述稿件的优缺点。
(2)改写上述稿件的导语。
(3)将上述稿件改写成300字左右的广播消息。
(4)为上述稿件配写2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问题一:
(1)从新闻稿特点与信息量大小看稿件优缺点;
(2)突出重要事实、结构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方面看优缺点。
问题二:
(1)导语是否突出了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要素;
(2)导语是否与新闻主体相呼应。
问题三:
(1)简明扼要地突出听众最关心的事实;
(2)调动声音的表现力,绘声绘色,再现场景;
(3)遵循听的规律,注重口语化。
问题四:
(1)论点准确新颖,有现实意义;
(2)论据充分,从事实出发说理,以事明理;
(3)说理深入浅出,融事、理、情于一体,通俗易懂。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