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高频考点(68)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1)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2)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其进行政治教育。(3)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1)组织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2)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结合,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3)组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集体劳动,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两大历史任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3)两者的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个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二大任务是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5).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2)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结论。(3)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和工作。意义: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6).中国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2)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7).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
(1)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被简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一个发展生产力,一个改变生产关系。
(8).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试论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2)历史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11).试述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具体说长征精神,就是:(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5)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6)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1)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等问题展开论战。(2)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其意义如下: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等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
(1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1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1)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2)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6).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3)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贡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1)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2)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并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1)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2)其中的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3)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是: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进—步地取得胜利。争取中间势力是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任务。
(20).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有: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3)为了支持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政府从多方面加剧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4)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正确政策和策略,不仅成功地领导了解放区军民在第一条战线的革命斗争,而且成功地领导了国统区人民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
(2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的胜利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国民党残余军队、特务、土匪、城乡反动势力尚待肃清,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尚待进行。(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强硬政策,欲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4)这些问题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5)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22).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1)针对极少数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错误加以夸大和渲染,企图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2)邓小平的讲话对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第二,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还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第三,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革命。(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24).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
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过多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而言,主要贡献是:(1)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4)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5)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与其他方面的理论贡献一道,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5).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