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文学(00508-yn) > 正文内容

试论民间文学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试论民间文学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正确答案】:1、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口头性制约。因为是集体的创作,必然要求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在形式上,也必然要求适合广大民众的艺术趣味。又因为民间文学属口头创作,不可能像作家创作那样冥思苦想,反复推敲,往往只能就眼前景、身旁事引发感慨,即兴编创。于是,适宜于口头创作的种种格式、套路就应运而生,且日积月累,表达程式和传播手段都获得了丰富的积累。
2、在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谓传承人,可分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两类。广义而讲,长期直接参与民间文学的创作传播活动的人们都属于群体传承人范畴。这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个体传承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个体传承人对民间文学的作用是由他们的共同特征所决定的。由于他们是传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具有良好的传承素质,在传承活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他们对民间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个体传承人以惊人的记忆力,善于吸收他人的特殊本领,使自己成为民间文学的活仓库、民间文学作品的集散站。他们头脑中保存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金德顺不仅能一口气讲述上百个故事,而且这些故事“有其传承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典型性。它们和那些道听途说、残缺不全的转述故事不同,往往保持了民间故事的原型,极少有紊乱的线索、断片的情节和多重复合的结构。”
4、个体传承人对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还体现为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主观创造性的发挥上。他们总是一方面遵循着传统作品中的既成套路,另一方面又按照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特长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这种修改过程就传承人个体而言,是他自我创作才能的表现;就民间文学的传承规律看,又是传承人对集体智慧的综合归纳、对民众艺术理想的积极反馈。所以,个体传承人的主观创造性发挥得越充分,越能体现传承人的风格和个性,就越能在更高的层次上丰富民间文学的创作,促使它在传承基础上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869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