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教师考试】【(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2021年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深度自测卷1考试真题

(1).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3点20分世界杯决赛在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的球场正式开始,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雕像(位于山顶,高30米)拥抱太阳画面成功抢镜(左下图为地理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直播画面),据此回答4~5题。 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选择的日期是()。查看材料

A.3月1号前后
B.6月1号前后
C.9月1号前后
D.12月1号前后
正确答案B

(2).

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读图回答6~7题。 飞来石属于()。查看材料

A.冰川搬运物
B.火山喷发物
C.太空陨落物
D.风化球状物
正确答案D

(3).

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读图回答6~7题。 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查看材料

A.沉积—断裂—抬升
B.沉积—侵入—隆起—侵蚀
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正确答案B

(4).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10~11题。 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查看材料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正确答案B

(5).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正确答案C

(6).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完成16~17题。 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查看材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正确答案A

(7).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完成16~17题。 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查看材料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运输条件优越
D.劳动力价格较低
正确答案D

(8).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8~19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查看材料

A.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正确答案D

(9).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8~19题。 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查看材料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A

(10).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0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正确答案B

(11).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21~23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B

(12).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21~23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人、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人,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C

(13).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21~23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是()。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A

(14).

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读图完成24~25题。 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查看材料

A.荒漠化
B.水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森林退化
正确答案A

(15).

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读图完成24~25题。 对宁夏枸杞种植区进行规划,所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查看材料

A.GPS技术
B.GIS技术
C.RS技术
D.数字地球
正确答案B

(16).北京时问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正确答案C

(17).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2~3题。 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的()。查看材料

A.西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正确答案A

(18).

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航行,计划环球旅程为五个多月。途中经停我国的重庆和南京,受到航空迷的持续关注。据此回答12—14题。 飞机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7时12分(东四区时间)起飞,12小时后降落在阿曼的马斯喀特。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北京时间为()。查看材料

A.13月9日19时12分
B.3月9日20时12分
C.3月9日23时12分
D.3月10日0时12分
正确答案C

(19).

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航行,计划环球旅程为五个多月。途中经停我国的重庆和南京,受到航空迷的持续关注。据此回答12—14题。 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飞机飞行高度一度保持在三千多米,此时最可能遇到的状况是()。查看材料

A.青藏高原上空的强辐射和低温
B.横断山脉气流的“狭管效应”
C.云贵高原上空遭遇冷空气南下
D.四川盆地上空的强对流天气
正确答案B

(20).

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航行,计划环球旅程为五个多月。途中经停我国的重庆和南京,受到航空迷的持续关注。据此回答12—14题。 飞抵重庆后,飞机启程南京的时间被屡屡推迟,其原因可能是()。查看材料

A.长江中下游受到梅雨带影响
B.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下
C.重庆连日阴雨,不利于起飞
D.南京地区遭受台风的袭击
正确答案C

(21).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据图完成8-9题。 三类区域中()。查看材料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I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I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正确答案A

(22).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10~11题。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④暖流查看材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B

(23).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题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2~3题。 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查看材料

A.800千米
B.600千米
C.1 110千米
D.400千米
正确答案A

(24).

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3点20分世界杯决赛在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的球场正式开始,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雕像(位于山顶,高30米)拥抱太阳画面成功抢镜(左下图为地理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直播画面),据此回答4~5题。 图中直升飞机航拍的可能拍摄地点是()。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C

(25).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据图完成8-9题。 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查看材料

A.I、Ⅱ、Ⅲ
B.I、Ⅲ、Ⅱ
C.Ⅱ、Ⅲ、I
D.Ⅲ、I、Ⅱ
正确答案D

(26).

读下图,回答问题。 (1)B海域近年来在夏季经常出现一种海洋污染现象,这种污染现象是什么试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这一地区工业的区位因素。(10分)

(1)现象:赤潮。原因: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人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等。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和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述“三圈环流”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导入方式:大气的运动有小、中、大三种尺度。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小尺度的大气运动形式。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所说的穿堂风就是小尺度的,而海陆风、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是属于中尺度的。那么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是怎样的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即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 这段文字体现了导入技能的哪种要素(16分)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导入的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地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和能力加以运用,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很多。例如,地理教师可以从复习旧知识人手。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已学知识及问题的逐步深入,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并顺势引入新课教学。教师也可以在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教学。

(28).

阅读下面关于“旅游景观的欣赏”的教学实施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为本次教学过程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8分) (2)分析评价这次教学实施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12分)

(1)①知识与技能: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②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不同的人文景观、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①对学生估计过高,实际上他们的旅游体验十分有限,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偏重于感性的形式美,要注意引导学生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祖国了解不够,对美好河山赋予的热爱不够饱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教育。 ②对这堂课采用“激趣一探究一讲授一反馈一延伸”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尝试让一两个有旅游体验的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曾经欣赏不同旅游景观的方法或感受,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③对外国旅游景点介绍不够,可适当增加。 ④这是一堂良好的思想教育课,需要教师本身充满饱满的热情,最好是结合自身的旅游体验进行教学,给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9).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提示:从现实意义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思考)(12分)

地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由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地理学习评价形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0).绘制工业区位因素的示意图,并简述“工业区位因素”的教学目标。(12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③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2)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31).阅读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内容。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案例1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试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8分) (2)依据教学背景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教学背景分析: ①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人点。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 ②学生情况:本节课是气压带、风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之后联系实际,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一节课,由于学生还未养成地理学科学习习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所以复习引入新课,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重点,但是时间间隔比较久,所以也要在本课之前强化训练。 (2)【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要点: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了解到三圈环流能促进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如何影响气候 我们通过几种气候类型来分析一下。首先.请同学们回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完成学案。 2.复习铺垫(学案):提问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及其干湿状况。 3.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在地图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说出它大致的纬度位置。 学生看图例,找分布,总结大致位置。 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说出气候特征。(适当指导) 设问:这个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 这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联系呢 带领学生用胶片与气候类型分布图叠加,探究气压带、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分布和特征) 通过问题链完成探究过程: ①控制三个地区的是什么气压带或风带 ②这个气压带或风带具有什么干湿性质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由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在赤道两侧地区的平原和低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就是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总结分析思路和方法 ①世界气候分布图中找出气候类型; ②读纬度说出其分布位置; ③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 ④附上胶片,说出控制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及干湿性质; ⑤得出结论。 5.通过学生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主学习,巩固单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出示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说出气候特征(适当指导)。 提出问题: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明显存在季节差异,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通过上述学习方法总结气压带、风带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7.小结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涉及。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80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