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高频考点(17)

(1).简述学校挫伤的主要类型

(1)以“原因”为标准:物致挫伤与人为挫伤(2)以“意识”为标准:有意挫伤和无意挫伤(3)以“可感性”为标准:显性挫伤和隐性挫伤(4)以“自主性”为标准:自我挫伤和他人挫伤(5)以“需要”为标准:事业挫伤、人缘挫伤和环境挫伤P41-42

(2).简述在全面激励理论中,全“素”激励的主要内容

(1)要进行名副其实的物质激励(2)要把精神激励的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统一起来发挥作用(3)要充分认识活动的特殊激励价值P37-38

(3).简述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

(1)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要求改变他人的投入、自我消除不公平感(2)一般来说,人们根据“彻底”与“少投入”原则作选择P26-27

(4).简述导致满意与不满意的主要因素

(1)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激励因素(2)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保健因素P20-21

(5).简述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与评价

(1)基本观点: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并得到强化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否则,就会削弱和消失。利用正、负强化,可以对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将其引导到预期的状态。在适应的范围内,正强化有积极的增力作用,合理运用负强化也有激励作用(2)评价:积极意义:突出了强化的激励作用,从理论上探讨了正负强化激励行为的机制,为人们运用奖励与惩罚等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不足之处:这种理论源于动物实验,对人的复杂性以及激励人的因素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在激励手段上持比较狭隘的观点P20

(6).简述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

(1)强化理论——斯金纳(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期望理论——弗鲁姆(4)公平理论——亚当斯(5)归因理论(6)综合激励理论P19-30

(7).论述摩尔斯与洛斯奇的人性假设的超Y理论

(1)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胜任感是指组织成员成功地把握了周围的世界(包括面对的任务)而积累起来的满意感(2)取得胜任感的需要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到底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取决于这种需要同一个人的其他需要,诸如权力、独立、成就、交往的相互作用(3)如果任务与组织目标相适应,胜任感的需要极可能得到满足(4)即使胜任感已经获得,但它仍然发挥激励作用。也就是说,人们一旦达到目标,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便会树立起来P6-7

(8).论述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60年出版《管理理论X或Y的抉择——企业的人性面》,认为隐藏其中的人性假设可概括为“X理论”与“Y理论”(2)“X理论”的人性假定: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故只要可能,便会逃避工作;一般人都宁愿被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胸无大志,但求生活安宁;要使一般人为实现组织目标出力,必须予以强制、监督、威胁(3)“Y理论”的人性假定: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因为工作毕竟是一种满足的来源;促使人朝向组织的目标努力,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并非唯一的方法,人为了达成其本身已经承诺的目标,必将“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人之所以对目标有所承诺,是因为达到目标后可获得报酬,报酬中最有意义的是自我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只要情况适当,一般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而且能学会争取责任,常见的规避责任、缺乏志向等现象,乃是后天习得的结果,而非先天的本性;以丰富的想象和较强的创造性解决组织的问题,乃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而非少数人独有的能力;在现代产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仅仅被利用了一部分P6

(9).论述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主要观点

(1)群体动力学研究的“群体”是指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有三个要素,即活动、相互影响、情绪(2)群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中的一种“力场”,又叫做“生活场所”(3)群体有自己的不同于组织的目标(4)群体有自身的结构。它包含正常成员,非正常成员,领导成员和孤立者(5)群体中有专制,民主和自由放任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6)影响样体成员参与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样体规模的大小,领导方式,成员的地位等。参与可分建设性参与和非建设性参与(7)群体的规模影响到成员间的相互作用P5

(10).简述自然实验法的大体步骤

(1)进行实验设计,主要包括明确研究目的(或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班(组)和控制班(组),拟定实验程序(2)进行实验,主要观察和收集由自变量引发的心理现象(因变量)等方面的数据(3)对从实验班(组)和控制班(组)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4)请有关专家对成果作出鉴定P16

(11).简述观察法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分类:无结构的观察与有结构的观察。无结构的观察又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即“局外”观察和“局内”观察(2)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或假说,有系统的设让,采用适当的观察步骤,有系统的记录,并通过客观公正地分析资料得出结论P15

(12).简述学校管理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与具体方法

(1)学校管理心理学方法论:①哲学的有关原理。内容有四,即“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理。②系统科学的有关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信息原理、控制原理(2)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法P13-17

(13).简述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在学科建设上,有利于抓住学科的核心,构建合乎逻辑的学科体系(2)在思维方式上,有利于归纳与演绎的统一,不仅对锻造学科逻辑体系甚有作用,而且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大有裨益P11

(14).简述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特征

(1)根本性。反映着学校管理心理的基本矛盾,是核心问题(2)稳定性。是学校管理活动中自始至终存在的心理学问题(3)纲领性。是学科中概括性最强、抽象程度最高的问题P10-11

(15).简述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闵斯特伯格。他在研究工业心理学的同时,非常注意学校管理心理问题,并把发展教师有效的教育技术作为心理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认为心理技术学应该运用于教育领域,其目的不仅在于使教师能有效地影响儿童,也在于使教师能够自省进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2)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实践,尤其是学校管理实践才孕育了学校管理心理学(3)我国是率先使用“学校管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国家P8-9

(16).简述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工业心理学开先河(2)人际关系学奠基础(3)群体动力学促发展(4)管理心理学成学科(5)近几十年来大发展: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摩尔斯等的人性假设理论、雪恩的人性假设理论P4-7

(17).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

(1)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物质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影响(2)生产效率的上升或下降主要 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情绪,即职工的“士气”。士气又取决于两个要素:职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3)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P4

(18).形成潜势冲突的基本原因在于责、权、利的关系__________

处理不当

(19).__________即冲突的潜在形态

潜势冲突

(20).组织冲突具有多元性、__________、客观性、过程性等特点

对立性

(21).彻底的学校组织变革可能引起学校成员的不同反应大体有三:__________、观望的反映、对抗反应

积极反应

(22).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到浅的变化过程,学校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

(23).本尼斯提出,组织效能的判断标准应该是组织对变革的__________

适应能力

(24).斯特恩等人将影响组织氛围的因素概括为:发展性压力与__________

控制性压力

(25).比较典型的学生控制定向:监管型定向;__________

人本主义定向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00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