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06050】2019年10月考试真题

(1).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教育学
D.社会心理学
正确答案D

(2).“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影响因素中属于

A.互补
B.情境
C.类似
D.个人特质
正确答案B

(3).纳粹匪徒盲目效忠、滥杀无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

A.服从
B.遵从
C.随大流
D.内心接受
正确答案A

(4).从他人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情感,这样的认知过程称为

A.物体知觉
B.情绪知觉
C.人际知觉
D.面部知觉
正确答案C

(5).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米德
B.勒温
C.舒茨
D.考夫曼
正确答案C

(6).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沟通网络模式称作

A.链式传递
B.轮式传递
C.圆形传递
D.Y式传递
正确答案B

(7).态度具有

A.情境性和暂时性
B.稳定性和不变性
C.组织性和严密性
D.一致性和稳定性
正确答案D

(8).人们往往会先帮助自己熟悉的人,这种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是

A.责任心
B.类似性
C.依赖性
D.亲密关系
正确答案D

(9).新学期开始时,新同学常常会给老师带来

A.预言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优先效应
正确答案D

(10).最有代表性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A.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
B.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
C.归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
D.强化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
正确答案D

(11).自我意识即自我概念。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2).社会文化差异对从众产生重要影响。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3).控制原理论既是一个归因理论,也是一个个性理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4).自我表现是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展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的目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5).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内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6).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

行为成分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可以通过矩阵表示法、图示法和()三种。

数学公式法

(18).迈尔斯认为,从众行为从心理学上可以划分为简单服从和()两种形式。

内心接受

(19).我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组成

自我调节

(20).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认知协调,第三类是认知失调。

认知无关

(21).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是指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任务艰巨或运气不佳,或认为成功并不能反映努力或能力的归因模式。

(22).晕轮效应

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做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23).去个性化

对于非遵从行为研究的第二个理论称为去个性化理论。人们在群体中通常会表现出个体单独时不会表现出来的行为。

(24).利他行为

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5).举例说明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

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

(26).简述自我意识的特征。

自我意识的特征:(1)意识性(2)社会性(3)能动性(4)同一性

(27).简述沙赫特和辛格情绪理论的主要观点。

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E.Singer)提出的情绪归因论(attribution theory of emotion)认为,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因此,认知解释起两次作用:第一次是当人知觉到导致内脏反应的情境时,第二次是当人接受到这些反应的反馈时把它标记为一种特定的情绪。沙赫特认为,脑可能以几种方式解释同一生理反馈模式,给予不同的标记。生理唤醒本来是一种未分化的模式,正是认知过程才将它标记为一种特定的情绪。标记过程取决于归因,即对事件原因的鉴别。人们对同一生理唤醒可以作出不同的归因,产生不同的情绪,这取决于可能得到的有关情境的信息。

(28).举例说明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

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包括帮助需求觉察、助人责任意识、得失和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例如当看到一个人掉进河里不能游泳,意识到需要救助,考虑到自己能游泳,有能力救上来,就采取行动下河救人。

(29).论述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一、情境因素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一定的情境因素下展开的,这种情境因素作为人际关系的有效载体,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结构与性质这些情境因素包括人际间的交往距离、交往频率、交往中的集群性和个体的体验性等等。1、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如果其他一切条件不变,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被我们的生活常识所验证了的事实。一般说来,与自己的同学、同事、朋友、同乡近邻等接近的机会多,交往的机会多,较易产生好感和建立友谊,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2、结群人的需要是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动机,是行为的先兆。因此,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两人的物理距离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者又有这种结群的需要时,交往的机会便可大大增加,双方都表现出对交往的渴望、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交往过程中热情地应答对方。使对方也沉浸在交往的热烈气氛中,这就容易使人际关系显得轻松、愉快、和谐融洽反之,如果双方无意进行接触,虽然距离很近,也会因擦肩而过而错失良机,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3、体验在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验也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体验着重表现在交往者对交往对象的态度上,如印象的好坏,个人的喜恶、情绪的状态等等。总之,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以及能给我们令人愉快或惬意体验的人。二、个人特质因素个人的特质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个人特质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成分。这些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通过个体的心理内化来实现的1、外表和容貌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2、才华和能力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一个人越有能力,人们就越喜欢他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在一起,可以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然而,才华和能力的吸引力是相当复杂的。3、个性品质一般地,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在其他方面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好和善而不奸诈狡猾、损人利己、敌对冷酷等,那么我们就会产生喜欢他的倾向。三、类似和互补导致人际吸引除上面所述因素外,交往对象的熟悉,态度的类似,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一致,需要和个性的互补,相互尊重,相互愉悦等因素都影响人际吸引的深度和强度1、类似性类似性吸引包括许多方面。总之,人们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别人2、互补性人们需求(个性)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它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30).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运用奖惩制度控制侵犯行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人都是畏惧惩罚的,所以,利用惩罚来控制侵犯行为是必要的,有效的。但是,用惩罚来控制和消除侵犯现象,也存在着某种不足。因为惩罚本身也是一种侵犯,对被罚者可能起到一种负强化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人们害怕受惩罚,用各种方法躲避受惩罚;另一方面,惩罚又能成为人们模仿的榜样,可能使人的侵犯行为变得更为复杂化,甚至可能由于惩罚的严厉性和制裁性,造成更为强烈和极端的侵犯行为。2、建立公平分配制度常言道不平则鸣”,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引起个体的挫折体验,进而导致侵犯行为的现象在现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挫折而引起的侵犯行为。3、通过说服教育控制侵犯行为说服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人们对侵犯行为后果危害性的认识,对转变人们的态度是有效的,对与防止侵犯行为的说服教育必须及早进行如果能长期进行,从小进行,必能有良好的效果,等到发生了侵犯时,再来就事论事地讲道理,进行教育,只能暂时起一点作用。说服教育时,提供受害者痛苦的线索,受害者的痛苦迹象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心,把自己置身于受害者的地位,设身处地体会受害者的痛苦,从而抑制侵犯行为。如果说服教育的对象是已经作出伤害他人行为的人,则必须激发侵犯者的内疚感,说服教育强调用意志来克服自己的侵犯性冲动,即自我控制,侵犯行为来自侵犯性冲动,侵犯冲动强烈的人,其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差。说服教育时,允许恰当的宣泄。4、宣泄人们很多时候由于那种痛苦的情绪被压抑,找不到宣泄口,产生攻击行为,所以只要提供场合或机会,让那些遭受挫折的人把自己的愤怒和挫折发泄出来,他们进一步侵犯的动机就会减弱。5、控制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媒体,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是现代人类尤其是儿童获得侵犯行为的重要来源,限制儿童看暴力节目,以减少接触电视暴力榜样的机会。儿童喜欢模仿,尤其是那些我们杜撰出来的那些所谓的英雄。事实上现代媒介的发展,使人民对传播内容的控制越来越困难,所以根本的方法是要提高儿童对暴力节目的正确认识能力和自觉抵制能力。研究者发现,通过简单的教育过程提高儿童的认识以减少电视暴力对他们的消极影响是可能的。6、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也就是培养我们的自制力,理性的对待自己的行为,做事不能感性用事,在付出行动时,我们首先要想想我们这样做的后果是怎样的,是不是只有我们是有这种感想,对方是否有比我们还要愤怒。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理性对待事件。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05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