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病理学】【02901】2014年04月考试真题
(1).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 【 】
A.核分裂正确答案B
B.核碎裂
C.白噬泡增多
D.胞浆嗜酸性增强
(2).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发生 【 】
A.坏疽正确答案A
B.凝固
C.梗死
D.液化
(3).在典型的长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最后一步是 【 】
A.破骨细胞吸收正确答案B
B.板层骨替代编织骨
C.骨折断端骨膜增生
D.类骨组织转变成编织骨
(4).下列不能根据肉眼改变而加以确定的坏死类型是 【 】
A.凝固性坏死正确答案B
B.纤维素样坏死
C.酶解性脂肪坏死
D.坏疽
(5).局部器官或组织内动脉血输入量增多的现象称为 【 】
A.生理性充血正确答案B
B.主动性充血
C.炎性充血
D.被动性充血
(6).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 【 】
A.肺动脉栓塞正确答案B
B.脑动脉栓塞
C.肝静脉栓塞
D.门静脉栓塞
(7).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正确答案B
B.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
C.多位于肺下叶
D.梗死灶呈锥体形
(8).急性炎症早期渗出的白细胞主要是 【 】
A.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9).下列哪一项是中性粒细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 【 】
A.H202正确答案C
B.MPO
C.H2O2-MPO-卤素
D.HOC
(10).下列具有病因诊断意义的病变为 【 】
A.一般慢性炎症正确答案D
B.炎性息肉
C.炎症假瘤
D.肉芽肿性炎
(11).癌与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 【 】
A.核分裂象的多少正确答案C
B.浸润性生长程度
C.组织来源不同
D.间质含量多少
(12).下列对恶性肿瘤的扩散途径叙述,错误的是 【 l
A.血道转移正确答案C
B.淋巴道转移
C.支气管转移
D.直接蔓延
(13).可经门脉系统转移到肝的肿瘤是 【 】
A.结肠癌正确答案A
B.肺癌
C.乳腺癌
D.前列腺癌
(14).下列哪种成份是粥样斑块中所不具备的? 【 】
A.胆固醇结晶正确答案D
B.肉芽组织
C.纤维结缔组织
D.中性粒细胞
(15).风湿性心外膜炎有大量纤维素渗出时表现为 【 】
A.虎斑一正确答案C
B.球形心
C.绒毛心
D.靴形心
(16).心肌梗死后通常在多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病理学形态改变? 【 】
A.3小时正确答案B
B.6小时
C.9小时
D.12小时
(17).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 【 】
A.充血水肿期正确答案B
B.红色肝样变期
C.灰色肝样变期
D.溶解消散期
(18).下列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
A.病变早期限于较大的支气管正确答案C
B.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C.黏膜下腺体萎缩
D.管壁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19).下列不破坏肺泡间隔的肺气肿是 【 】
A.间质性肺气肿正确答案C
B.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C.老年性肺气肿
D.小叶周围型肺气肿
(20).重型肝炎的特征性病变是 【 】
A.点状坏死正确答案D
B.桥接性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亚大块和亚大块坏死
(21).与H.pylori感染关系密切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类型是 【 】
A.A型正确答案B
B.B型
C.C型
D.A型和C型
(22).膜性肾病的特点是 【 】
A.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正确答案D
B.免疫荧光显示线性反应
C.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多
D.基底膜钉状突起
(23).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的主要病变是 【 】
A.肾小球丛细胞明显增多正确答案A
B.系膜增生向基膜内插入
C.弥漫性新月体形成
D.广泛肾小球纤维化.硬化
(24).肾透明细胞癌的病变特点是 【 】
A.肿瘤呈明显浸润性生长正确答案B
B.肉眼上肿瘤常呈多彩状
C.瘤细胞形成乳头结构
D.瘤细胞多呈印戒状
(25).霍奇金淋巴瘤最常累及的淋巴结是 【 】
A.纵隔淋巴结正确答案C
B.腋下淋巴结
C.颈部淋巴结
D.腹膜后淋巴结
(26).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是 【 】
A.病原生物感染正确答案C
B.年龄增加
C.二氢睾酮
D.基因异常
(27).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乳腺癌时,最常用的治疗相关指标是 【 】
A.ER,PR,E--cad正确答案C
B.EGFR,P53,Ki--67
C.ER、PR、C—erbB--2
D.EGFR,P53,E--cad
(28).梅毒的致病微生物是 【 】
A.细菌正确答案B
B.螺旋体
C.病毒
D.支原体
(29).尸检发现脑底部蛛网膜下腔胶冻状物积聚,并有散在灰白色小结节,可能的疾病是 【 】
A.结核性脑膜炎正确答案A
B.乙型脑炎
C.流行性脑膜炎
D.狂犬病
(30).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 【 】
A.消化道正确答案D
B.蚊子叮咬
C.呼吸道
D.皮肤.黏膜
(31).名词解释:修复
组织和细胞因各种原因导致缺损后,机体对其形成的缺损通过各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进行修补修复的过程。
(32).名词解释:贫血性梗死
多发生于组织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梗死区血管压力降低,出血量较少,使梗死区呈贫血状态。
(33).名词解释:蜂窝织炎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34).名词解释:原位癌
指癌变仪限于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层内,常波及以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或局限于乳腺小叶内的癌
(35).名词解释:粥瘤
泡沫细胞坏死,可释放出多种溶酶体酶,促进其他细胞坏死崩解,在纤维斑块深层,坏死物与脂质混合形成粥样斑块
(36).名词解释: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秋、冬季发病较多。
(37).名词解释: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部或胃底部的腺体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黏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38).名词解释:假性肾炎综合症
少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氮质血症。
(39).名词解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属癌前病变;分I级(上皮下l/3),Ⅱ级(上皮下2/3),Ⅲ级(超过2/3,包括原位癌)。
(40).名词解释:肺源发综合征
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包括:肺内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结核、结核性淋巴管炎。
(41).简述血栓栓塞的类型、栓子的主要来源以及它对机体的影响。
答:肺动脉血栓栓塞,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静脉,引起肺梗死,或者休克甚至猝死(肺动脉拴塞症);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塞,栓子主要来源于左心及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血栓,引起脑、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42).急性炎症时炎症局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简述白细胞渗出的过程。
答:白细胞边集和滚动、黏附、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白细胞在局部的防御作用。
(43).什么是癌前病变?清列举6种常见的类型。
答:癌前病变是指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这些病变如不治愈而长期存在则有可能转变为癌。常见的类型有:(1)粘膜白斑伴上皮非典型增生;(2)子宫颈糜烂伴上皮非典型增生;(3)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病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4)结肠、直肠腺瘤;(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性增生;(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4).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
答:主要病变特点为以下三个方面:(1)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损伤:纤毛粘连、变短、倒伏甚至脱落,病变加重时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再生修复时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2)粘膜腺体的变化:早期腺体增生肥大和部分浆液腺泡粘液腺花生,杯状细胞增多;后期支气管黏膜和腺体萎缩;(3)支气管壁的慢性炎症:黏膜各层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反复发作可使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钙化、骨化。
(45).简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答:皮肤、黏膜瘀点;脑膜刺激症状(宫颈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阳性);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昏迷等);脑脊液变化。
(46).简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答:多尿、夜尿、低比重(低渗或等渗)尿:残存肾小球代偿,小管浓缩功能不足;高血压:肾单位破坏、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贫血:大量肾单位破坏,促进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氮质血症对骨髓的抑制;氮质血症、尿毒症: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47).列举5种所学过的消化道溃疡性病变,并试述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答:所学过的消化道溃疡性病变如下(任选5种)。 (1)消化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胃窦部;椭圆形; (2)伤寒:主要累及回肠末端;椭圆形,与肠轴平行; (3)细菌性痢疾: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假膜性,地图状; (4)肠结核(溃疡型):好发生于回盲部;环形;与肠轴垂直; (5)肠阿米巴病:主要累及盲肠和升结肠,烧瓶状; (6)肠血吸虫病: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晒,灰黄色细颗粒状扁平隆起,浅表溃疡。 (7)消化遭恶性肿瘤:肿块隆起,中央溃疡似火山口样。
(48).试比较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盂肾炎在病因和发病机制、累及范围、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
答:病因和发病机制:变态反应,细胞直接感染。累及范围:两侧肾脏相似,一侧肾脏或两铡肾脏不对称。病变部住:肾小球,肾脏问质和肾盂、肾盏。 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肾区叩击痛、膀胱刺激症状。 实验室检查:氮质血症度血尿、蛋白质、脂质尿,白细胞增高及发热、菌尿、浓尿。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