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幼儿园课程】【00394】2015年04月考试真题
(1).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A.各种游戏的总和正确答案C
B.各种科目的总和
C.各种活动的总和
D.各种教学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A.教学计划正确答案B
B.活动
C.教材
D.区域活动计划
(3).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和
A.价值性原则正确答案B
B.适宜性原则
C.时代性原则
D.游戏性原则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
A.趣味性正确答案B
B.挑战性
C.游戏性
D.认知性
(5).经验课程又可以称为
A.隐性课程正确答案B
B.活动课程
C.广阔课程
D.学科课程
(6).从评价的作用和进行时间来划分,课程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
A.内在评价正确答案D
B.量化评价
C.效果评价
D.总结性评价
(7).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核心力量是
A.幼儿正确答案C
B.园长
C.教师
D.家长
(8).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特点是
A.直接性正确答案B
B.间接性
C.随意性
D.被动性
(9).高瞻课程方案派自
A.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正确答案D
B.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C.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D.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0).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构成要素是
A.教师、教材和教具正确答案B
B.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
C.教师、幼儿和教材
D.幼儿、教材和教具
(11).强调“动态设计”、“随机生成”的活动类型是
A.项目活动正确答案B
B.单元主题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12).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A.做正确答案A
B.教和做
C.教和学
D.学和做
(1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主要分为“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和
A.游戏活动正确答案C
B.项目活动
C.作业教学
D.传统活动
(14).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启蒙性的,不宜追求过高的目标,尤其不应追求过高的
A.认知目标正确答案A
B.情感目标
C.体育目标
D.技能目标
(1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A.集体教学活动正确答案C
B.区域活动
C.游戏
D.主题活动
(16).与游戏活动相比,幼儿园教学活动更注重目的性和
A.有效性正确答案B
B.计划性
C.适宜性
D.趣味性
(17).制定幼儿园课程计划应遵循全面性原则、统整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
A.系统性原则正确答案D
B.适宜性原则
C.时代性原则
D.衔接性原则
(18).五指活动的课程内容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科学活动和
A.数学活动正确答案C
B.语言活动
C.语文活动
D.体育活动
(19).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实施强调
A.端坐静听的学习方式正确答案D
B.“计划——工作——回顾”的活动流程
C.电子化的教学方式
D.艺术化的教学方式
(20).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幼教界被称为“南陈北张”的两位幼教家是陈鹤琴和
A.张宗麟正确答案B
B.张雪门
C.张伯等
D.张幼仪
(21).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指那些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教材P30
(22).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教材P46
(2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顺序和关系,使其有序化、结构化。教材P53
(24).幼儿园学科活动
幼儿园学科活动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以知识的自身体系为基础,同时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形式。教材P132
(25).核心课程
简而言之,核心课程是一种围绕某个社会话题而设计的课程,当前幼儿园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课程是主题(单元)活动,也简称为主题活动。教材P119
(26).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所提供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课程的特质。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质: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教材P32
(27).简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关系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活动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教材P80
(28).简述日常生活活动开展的原则。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入园、餐点、盥洗、如厕、睡眠、整理、过渡和离园等环节的活动.教师在生活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
(1)教养并重原则。
(2)关注差异原则。
(3)轻松温馨原则。
(4)相互渗透原则。生活活动不仅具有满足幼儿基本的生理需求、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的价值,还具有促进幼儿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发展的价值。
(5)以非正式指导为主的原则。教师对生活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育契机进行非正式指导。教材P76
(29).简述作品取样系统评价所具有的优越性。
与现有的幼儿评价体系比较起来.作品取样系统的评价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它注重评价儿童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2)注重评价与教学的有机联系,而不是脱离或中断教学过程;
(3)能注意到儿童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而不只是评价幼儿的知识技能;
(4)它促使教师了解与认识儿童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并加以鼓励,而不以单一的评价方式来区分成就高低:
(5)它促使儿童与家庭都积极地参与评价的过程。教材P116
(30).简述制定区域规则时需注意的问题。
制定区域规则需注意以下问题:
(1)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规则不是对幼儿行为的简单限制或管束.更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管理的手段.其根本意图是为了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区域活动规则切忌沦为幼儿被迫服从的纪律条款,更不能制定那些剥夺幼儿活动机会的所谓规则。
(2)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只有那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有能力遵守的规则方是有意义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其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因此规则应当征得该班级幼儿的认可,符合大多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师应当帮助幼儿理解每条规则所蕴含的道理,在懂得的基础上遵守。
(3)要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制定规则的过程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其社会性发展,加之规则是班级每位幼儿的事情,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体现班级管理中的公平性,因此区域规则的建立不应成为教师下达的规定,而是应巧妙地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制定和修整工作,以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4)要以多种形式呈现规则并提醒幼儿.规则制定好后,除口头告之幼儿外,教师还应以多种形式提醒幼儿。可借助环境背景、教师的榜样行为进行提示。教材P151
(31).试述设计主题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防止“拼盘’”现象。强调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是单元主题活动的特点,但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一定是自然而然的、有机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杂烩。单元主题活动要尽量涵盖各领域的学习,做到均衡布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主题必须无所不包。有的主题在设计时为了追求全面和表面上的领域均衡,添加了大量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导致主题变成一个拼盘。
(2)处理好活动计划与幼儿经验建构的关系。主题设计者通常希望借助主题为幼儿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框架,使幼儿跟随这个框架构建经验.这种想法很有道理,但是容易把设计者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教育活动的外部建设,而忽视幼儿的主动建构,造成活动带有很强的教师中心的意味.因此,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灵活性原则,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留出空间,计划应对各种可能充分预估,但不要过细过详。
(3)巧妙控制主题活动的容量。一方面,勿追求过多的活动。单元主题活动的开放性使其具有很强的活动生发潜力,有的设计者为了求全,引申出多条扩展链.设计很多的活动.这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比较多的可能,但过量的活动会造成目标重复或教育浪费。另一方面,要避免教育空缺。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活动设计时要防止出现“死角”,特别是一学期内的多个主题应当能够承载该年龄段比较全面的发展目标,如有缺失势必造成教育盲区,影响幼儿的发展。教材P130
(32).试述瑞吉欧在课程和教学方面的主要特色。
(1)弹性计划。弹性计划是指在项目活动之初,教师只预先制定出笼统的、一般化教育目标,具体目标和任务则依靠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以前的经验及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种种假设来确定。
(2)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指师生合作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
(3)记录档案。记录是指教师通过持续、细心的观察,运用照片、录音、幻灯、录像、文字说明及实物等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在不同项目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及记载.档案是对教育过程及师幼共同工作结果的系统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儿童所完成的不同作品、反映活动过程的照片、教师撰写的旁注、誉写下来的儿童们的争论和对活动意向的解释以及家长评议等。
(4)小组活动。瑞吉欧的项目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小组活动一般为3-5人,有时2人。瑞吉欧教育者认为这样的人员定额有利于保证同伴间的合作研究。
(5)深入研究。瑞吉欧的项目活动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有的持续几天,有的甚至持续达数月之久。瑞吉欧的项目活动是对某一主题进行的深入研究,这种深入研究突出地体现在活动中幼儿对同一现象、概念多角度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其在多种水平上不断提升的重复认识.瑞吉欧的项目活动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存在大量的循环和反复,以便幼儿的学习更加充分,能在儿童的心灵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迹。
(6)图像语言。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瑞吉欧教育者鼓励儿童运用他们的自然语言(包括语词、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绘画、雕塑等)和表达风格,自由地表达和相互交流,其中图像语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7)开放的环境。在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眼中,除了每个班有两位教师外,环境还是“第三位教师”。当环境具有“教师”的意义时,环境己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
具体做法是:
①校园里没有一处是无用的环境,即环境具有教育功能。
②环境具有问题性.对幼儿的建构式学习产生一定的刺激.
③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把能引起相关经验的各种环境因素组合起来。
④环境富有弹性,可以根据幼儿和成人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经常以新的而貌激励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活动。教材P201
(33).案例:在实施园本课程时,大一班的李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完全照搬,而是首先根据大一班幼儿的成长档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大一班的整体情况制定课程目标。
问题:
(1)本案例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什么原则?
(2)如何理解这种原则?
(1)案例体系了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可行性原则。李老师在面对园本课程目标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富有本班特色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成长档案把握幼儿的己有发展水平,研究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制定出的目标才具有可行性。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遵循可行性原则。遵循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课程目标要发挥引导发展、促进发展的作用,不可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遵循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课程目标应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经教师引导和个人努力而能达到的目标。教材P45
(34).请结合“端午节”的主题,为中班下学期的幼儿设计活动区域。
要求:
(1)写出拟设计的活动区域的名称(至少三个),并写出各区域拟开展的活动:
(2)写出其中一个活动区域拟投放的材料。
教材P137
(1)各区域拟开展的活动:
①第一区:阅读区(探索性区域),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图片,让幼儿认读。
②第二区:美工区(表现性区域),放置制作纸粽子的材料,折纸粽子并着色。
③第三区:自然游戏区(运动性区域),户外浅水池中准备小型龙舟进行龙舟比赛。
(2)美工区需要投放如下材料:剪刀、绘画纸、彩笔、胶水、折纸教材(视频或者图片)。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