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中国文化概论】【00321】2018年04月考试真题
(1).中国文化属于
A.地域文化正确答案D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
A.望正确答案D
B.闻
C.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
A.《礼记·中庸》正确答案B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正确答案B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满族文化正确答案C
B.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
A.杨树正确答案D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A.明朝前期正确答案D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
A.开封正确答案A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
A.回历正确答案D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
A.五服正确答案B
B.九族
C.三代
D.六亲
(11).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
A.职业标志正确答案C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
A.血缘关系正确答案A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
A.商周时期正确答案A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1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A.秦始皇正确答案D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
A.《易经》正确答案B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槃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
A.文正确答案C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
A.诸子文学正确答案B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族群的代兴正确答案A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19).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
A.北极星正确答案A
B.金星
C.冥王星
D.天王星
(20).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
A.小篆正确答案A
B.大篆
C.隶书
D.楷书
(21).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
A.“仓颉造字说”正确答案D
B.“黄帝奉天说”
C.修辞神授说
D.“河图洛书说”
(2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
A.圣贤正确答案A
B.隐士
C.君子
D.忠臣
(23).孟子“仁政”学说的内容之一是
A.因材施教正确答案C
B.仁者爱人
C.制民之产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礼”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内容,当其指具体的礼节仪式时,称之为
A.礼仪正确答案A
B.礼制
C.礼貌
D.礼让
(25).在不同历史时期,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之一的是
A.绘画正确答案C
B.文具
C.农具
D.文字
(26).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是在:
A.我国的渤海正确答案C
B.我国的黄海
C.我国的东海
D.我国的南海
(27).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14世纪末正确答案C
B.15世纪末
C.16世纪末
D.17世纪末
(28).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种民俗活动说的是
A.端午节正确答案C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29).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典型代表为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正确答案C
B.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阎立本的《步辇图》
(30).先秦两汉时期,把“斥卤不毛”之地变成“塞北江南”的是
A.宁夏的引黄灌区正确答案A
B.新疆伊犁地区
C.呼伦贝尔草原
D.青海湖牧区
(31).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正确答案ACD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之际
E.明清之际
(3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范畴包括大农业概念,即
A.农业正确答案ABCDE
B.牧业
C.林业
D.渔业
E.手工业
(33).唐代科举考试的两个主要科目是
A.明法科正确答案CD
B.孝廉科
C.进士科
D.明经科
E.秀才科
(34).孔子认为,《诗经》的社会作用有
A.可以兴正确答案ABDE
B.可以观
C.可以察
D.可以群
E.可以怨
(35).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划分为四大基本行,即
A.生正确答案ABCD
B.旦
C.净
D.丑
E.花
(36).府兵制
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1分)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1分)
(37).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1分)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1分)
(38).察举
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2分)
(39).学思结合
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1分)孔子最早提出了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1分)
(40).“中体西用论”
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1分)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1分)
(41).简述中国古代“礼”的内涵。
中国古代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1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两者关系密切。(1分)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1分)在古代社会,除了一般的伦理原则外,礼在社会上下层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1分)在社会基层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1分)
(42).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
(1).在传统社会中,商业在农业生产文化的框架内发展,这使我国的传统商业富于农业文化色彩。(1分)(2)地方商业活跃,产生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加工商品,成为地方名产。(1分)3).多民族商业互动,汉族与其他多民族商业与民族民俗文化交流,形成民族贸易、宗教贸易、走廊贸易和边疆贸易等多种形式。(2分)(4).内外贸易交流,很早就出现丝绸之路之类的跨境贸易与跨国贸易。(1分)
(43).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
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1分)农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2分)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2分)
(44).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以木结构为主是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1分)(2).左右对称是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往往沿中轴线按左右对称的格局分布(2分)(3),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2分)
(45).简述国画的艺术特点。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绘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的密切配合。
(46).简述中国语言禁忌中进行避讳的主要方式。
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2分)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1分)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1分)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1分)
(47).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项,又是文化的载体。(1分)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项,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1分)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2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项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1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首先作为文化的代码,它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其次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其他文化事项的产生和发展。(1分)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项。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书面的历史纪录;(1分)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点。(1分)它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1分)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项不可能传播和继承。(1分)
(48).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对语言文字教育一向重视。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分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1分)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1分)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2分)但由于传统语文教育与科举取士制度有直接的联系,由此带来的语文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在整个世界的言文关系中都是非常突出的。(2分)尤其是元明以降,作文训练就以训练八股文为主,以至于八股文最终僵化成既不是文学又不是应用文的不切实用的东西。(1分)这种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教学是一种畸形的教学,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力是很不利的;(1分)并且,学习者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认为古人和古文是不可企及的,这无形中制约了人们的创新精神。(1分)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