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德育原理】【00468】高频考点(4)
(1).( )在概念分析、原理探究等方面做出了富有个性的探索,获得了较广泛的认可。
A.檀传宝正确答案D
B.鲁洁
C.胡守棻
D.黄向阳
(2).( )是新中国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
A.《德育原理》正确答案A
B.《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C.《道德教育论》
D.《德育鉴》
(3).( )对新时期德育研究成果进行了高水平的整合、提升。
A.《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正确答案B
B.《德育新论》
C.《德育原理》
D.《道德教育论》
(4).从词源上,“德”字最早出现于( )。
A.甲骨文正确答案A
B.小篆
C. 金文
D. 隶书
(5).中国( )最早使用“德育”专门术语。
A.《说文解字》正确答案B
B.《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C.《道德经》
D.《论德育之宗旨》
(6).“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换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属于( )的观点。
A.德育构建说正确答案C
B.德育内化说
C.德育转化说
D.德育内外化说
(7).( )容易导致德育泛化,最后导致德育的异化。
A.德育转化说正确答案D
B.德育内化说
C.德育建构说
D.德育内外化说
(8).( )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两方面认识到德育对象的自主建构性。
A.德育转化说正确答案C
B.德育内化说
C.德育建构说
D.德育内外化说
(9).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 )原则。
A.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答案B
B.守一而望多
C.综合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D.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10).德育功能分为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的划分标准是( )
A.作用的性质正确答案C
B.作用的显现形式
C.作用的对象
D.作用的程度
(11).德育的本体性功能是( )。
A.显性功能正确答案C
B.隐性功能
C.个体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2).学校德育的常规性任务是( )
A.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内容结构正确答案A
B.促进学生个体智能的发展
C.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形式结构
D.促进个体创造性人格的实现
(13).德育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所发挥的客观作用是指( )。
A.显性功能正确答案D
B.隐性功能
C.个体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4).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其道德理想,并使人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和幸福是指德育的( )。
A.个体智能发展功能正确答案C
B.个体品德发展功能
C.个体享用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5).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的发展正确答案C
B.社会的变革
C.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D.社会矛盾
(16).( )为德育起源提供了必要条件。
A.实践正确答案D
B.社会变革
C.科技的发展
D.劳动和交往
(17).( )是德育的根本功能和第一位。
A.个体智能发展功能正确答案C
B.个体享用性功能
C.个体品德发展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8).德育目的是对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后品德发展状态做出的某种设想,表达的是对某种理想品德发展状态的期待,这体现了德育目标的( )。
A.可能性正确答案C
B.系统性
C.预期性
D.抽象性
(19).( )是一种大众的、平等的德育目的,它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的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
A.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正确答案C
B.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C.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D.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20).( )的核心内容是德育要是人社会化,使学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A.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正确答案B
B.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C.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D.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21).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 )
A.《中学德育大纲》正确答案D
B.《全日制中学工作暂行工作条例》
C.《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2).( )是我国的德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所在。
A.社会主义正确答案A
B.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C.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D.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E.
(23).( )是是我国德育目的的基本追求。
A.社会主义正确答案B
B.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C.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D.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E.
(24).( )是我国德育目的演进的主要特点。
A.社会主义正确答案C
B.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C.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D.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E.
(25).德育内容选择的最直接因素是( )
A.德育目标正确答案D
B.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德育目的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