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语言学概论】【00541】高频考点(35)

(1).举例说明语法构词的类型。

语法构词:用语法手段来构成新词,是狭义的构词法。  复合法:两个词根语素以句法关系为手段组合起来。  派生法:词根上附着词缀构成新词。  转化法:词的结构不变而词类功能发生变化的构词方法。  缩略法:把词组简略成词的方法。

(2).举例说明怎样区分蕴含和预设。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蕴含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 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①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   ②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   ③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

(3).简述语汇的特点。

语汇作为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在产生、使用和发展上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任意性和理据性。语汇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普遍性和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也是统一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不同语言的语汇体现出某些独特的认识。(3)活跃性和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也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地增加和更替,满足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保证了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

(4).简述产生歧义的原因。

(1)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如“这件事没有yìyì”。“yìyì”可以表示“意义”,也可以表示“异议”。(2)两个词语同音同形。如“方便的时候”,“方便”可能指“有时间”,也可能指“上厕所”。(3)一词多义。如“菜不热了”,“热”既可以表示“温度高”的形容词意义,也可以表示“加热”的动词意义。(4)语法结构层次不同。如“两个学校的校长”,可以是“两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是“两个学校的,/校长”。(5)语法结构关系不同。如“出租汽车”,既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6)语义结构关系不同。如“鲁迅的书”,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一样,但却可以有“鲁迅写的书”“鲁迅拥有的书”“关于鲁迅的书”等几种意义。

(5).举例说明语义角色的类型。

根据谓词和论元名词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论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论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 (1)施事。施事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他走了”中的“他”。 (2)受事。受事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自行车修好了”中的“自行车”。(3)结果。结果表示由动作行为而产生的事物,如“文章写完了”中的“文章”。 (4)工具。工具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如“捆绳子”中的“绳子”。 (5)材料。材料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材料,如“刷油漆”中的“油漆”。 (6)处所。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如“他回北京了”中的“北京”。

(6).简述语义的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等各不相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对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差异,因而语音也会各不相同,运用语言所表达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其中词义的民族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不同语言对事物的概括程度不同,英语中的“president”可以包括汉语的“总统、校长、总裁”等,而汉语的“旅店”可以包括英语的“hotel、inn、motel”等。

(7).简述言内语境的作用。

话语内的上下文语境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言内语境不仅有助于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意义,还有助于理解语言表达中词句的一些变化,补出隐含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歧义。

(8).试分析蕴含义与预设义的区别和联系。

预设义跟蕴含义的不同之处在于,蕴含义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是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比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包含的一个意思是“他哥哥在北京”,这是蕴含义,包含的另一个意思是“他有哥哥”,这就是预设义。预设义跟蕴含义的区别还可以通过否定判断,蕴含义在句子被否定后就不存在或改变了,而预设义在句子被否定之后一般仍然保留不变。

(9).简述汉字的特点。

一般认为如果跟印欧语比较,汉字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汉字和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基本适应。 (2)每个汉字都有意义,而且形、音、义统一。 (3)汉字字形不跟着读音改变,具有超时间空间性。 (4)汉字虽是意音文字.但缺乏完备的表音系统。 (5)汉字的字符数量繁多,字形结构也过于复杂。

(10).简要说明汉字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目前我国对汉字的改革主要从定量、定形、定音等几方面进行。 (1)找出汉字中所有有用和常用的字,剔除没用或罕用的字。这也就是给汉字“定量”的工作,其中又包括搞清楚汉字的总量以及区别其中的通用字和常用字。 (2)汉字的写法要尽可能简化,汉字的字数要尽可能减少。这也就是给汉字“定形”的工作,其中又主要包括“推行简化字”和“废除异体字”两个方面。 (3)统一汉字的读音和采取给汉字标音的辅助手段。其中一方面是要给汉字“定音”,另一方面是要为汉字“拼音”。“定音”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这不是指“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标准音”,而是要解决“异读字”和“多音字"中的一些读音混乱问题。

(11).简述洋泾浜语的特点。

洋泾浜语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从语言功能上看,洋泾浜语只用于口头交际,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其使用范围狭窄,至少在产生的初期,只用于同外国人进行贸易通商或其他有限的交往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从语言系统上看,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音,语音结构也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数量有限,基本来自外来语言,但也包含一些当地语言的语汇成分,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通常已减少到最低限度。

(12).简述关于语言获得的条件的两大类观点。

关于语言获得的条件的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虽然承认人天生具有一部分生物遗传的语言功能,但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条件是后天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教育,代表学说是“模仿说”和“强化说”;二是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虽然不否认后天的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获得的影响,但更强调儿童语言获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代表学说是“天赋说”和“认知说”。

(13).简述从语言学角度看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

(1)从基础语言知识学习入手。 (2)母语与第二语言时常交叉干扰。 (3)易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14).简述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1)准确朴实。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辞达而已矣”,即选择词语要把意思表达明白。(2)简洁有力。也就是要求遣词用字不要烦冗拖沓,而应简约有分量。(3)新鲜活泼。一定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4)形象生动。文学写作的第一要素可能就是形象生动,这当然也要靠词语来表现。

(15).简述比喻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

比喻在文学写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说明问题时运用比喻可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较为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较为具体。其次,在文学写作中运用比喻有助于描述事物。再次,在文学写作中运用比喻也有助于刻画人物。最后,利用比喻来表达事物或现象,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精巧新颖。

(16).简述格律诗押韵的规则。

绝句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以不押韵居多,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律诗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也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而且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17).简述“叠用”和“反复句”的含义。

“叠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反复句”是一种整句句式。叠用和反复的意思都是指在一个语言片段中重复使用一些相同的词语甚至相同的句子。叠用和反复适用的范围最广,不但常用于抒情性的文学作品,而且也可用于叙事文、说理文等一般文章。

(18).简述语言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

语言学本身主要还是人文科学,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各个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1)语言学与民族问题和国际政治研究直接相关。(2)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广泛应用。(3)语言学和文学、文化学有血缘关系。(4)语言学与哲学、逻辑学密不可分。

(19).简述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应用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应用之间的关系:(1)语言学的应用以语言学理论研究为基础。(2)语言学的应用也推动语言学理论的研究。(3)语言学应用和语言学理论相互密不可分。

(20).简述文化局限词语的含义。

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语,例如汉语里的窝头、馒头、筷子、京剧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很多民族没有这种事物,只得把“馒头”译成“steamedbun(气蒸的面包)”,把京剧叫作“PekingOpera(北京歌剧)”。而很多外来语如“热狗(hotdog)”“沙拉(salad)”“芭蕾(ballet)”等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词,只好采用直译或音译。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文化局限词语”。

(21).简述人机对话的途径。

一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控制计算机跟人“对话”。先要把人说的或写的话变成计算机能“懂”的语言,然后让计算机按照事先编制的程序去执行这种指令。二是使人机真正能够做到像人与人那样自由对话。这就需要让计算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的词语、结构、意义等。

(22).简述拥有语言能力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拥有语言能力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发达的大脑,二是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想拥有语言能力就必须同时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大脑与发音听觉器官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发音和听觉器官是生物功能器官,而大脑才是心理功能器官,因此大脑才是人类拥有语言能力的关键因素。要揭开人的语言能力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脑与语言的关系。

(23).论述:试述设立音位的三个主要原则。

设立音位的三个主要原则是:(1)对立原则。如两个音素可以出现在完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可以区别语音形式的意义,那么这两个音素之间就具有对立关系。具有对立关系的音素就要归为不同的音位。(2)互补原则。如两个音素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这两个音素之间就具有互补关系。具有互补关系的音素就永远不能构成最小对立对,当然也就起不到区别意义的作用,这种音素在理论上都可以归并为同一个音位,作为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不受环境制约的、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语义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3)语音近似原则。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除了要考虑是否互补,还要看语音上是否相似,只有呈互补关系且在语音上近似的音素,才能归人同一个音位。

(24).论述:试论述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1)抽象性。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2)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3)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法规则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或者一条规则可以补充另一条规则。(4)稳定性。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25).论述:试述消除歧义的方法。

(1)利用特定的语言环境,这是消除歧义的最主要的方法。如“没有及格的”,可以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来消除歧义:“没有及格的,请下学期补考”(此时“没有及格的”为“的”字结构);“我们几个人都没有考好,没有及格的”(此时“没有及格的”为动宾结构)。(2)采用停顿、轻重音等语音手段。如“北京人多”,如果把停顿放在“北京”和“人多”中间,意思是“北京这个城市拥有众多人口”;如果把停顿放在“北京人”和“多”中间,意思是“在某一地区,来自北京的人多”。(3)采用替换、添加和变换等语法手段。如“一个青年学者的建议”,如果把“一个”改成“一位”或“一条”,就可以消除歧义。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16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