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06160) > 正文内容

请论述《金瓶梅》的美学特征。

请论述《金瓶梅》的美学特征。
【正确答案】:(一)家庭中看乾坤。《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实现了从叱咤风云的改朝换代、金戈铁马的聚义造反、降妖伏魔的取经奉佛向平实斑斓的市井生活的历史性转变,使古代小说的审美对象由帝王业绩、英雄故事、神魔传奇转向常人家事,历史性地一下子拉近了小说同广大读者的距离,使人们从身边琐事中体味世态炎凉,关注家业盛衰,思考人生悲欢,并且以小见大,感悟社会的真谛和历史的变迁,了解政治的真伪和法度的虚实,进而对自己在社会、家庭和人生中的地位作出正确的定位,具有更加具体的现实感,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进一步成熟。
(二)丑陋中寓讽刺。《金瓶梅》的审美趣味是化丑为美,以丑恶的对象创造美善的艺术,达到讽刺的目的。《金瓶梅》之前的小说注重仁、义、智、信的道德塑造,人物显示着崇高美、慈善美、阳刚美、阴柔美、悲壮美等多种审美风格。《金瓶梅》则另辟蹊径,背离传统的美学原则,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全部进行彻底的暴露,极写人性的堕落,世风的浇薄,官场的黑暗,社会的庸俗。然而,作者并不是为丑而丑,也不是以丑为美而是用美的观念和美的情感来处理丑、描绘丑,让那些丑的人物和现象统统走向失败和衰亡。这样就运用丑的泥巴塑造出了美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化丑为美、讽刺世相的效果。
(三)立体中见性格。《金瓶梅》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是立体的,多侧面的,杂色调的,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性格化典型的成熟。《金瓶梅》之前的《三国演义》《永浒传》《西游记》,因其是在长期沉积的过程中由作家在前人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特征。《金瓶梅》则有了根本改观,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甚至有时是矛盾的,显示出多元组合的审美追求,并且能够深入到性格的深层结构,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两难、痛苦、自责、悔恨、自杀等强烈冲突,使人物更真实、更可信、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四)普通中显深刻。《金瓶梅》的情节以普通见长,正因其如此,才更显深刻。家庭生活虽有矛盾,但毕竟缺乏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英雄传奇的腾挪变幻,神魔作品的诡潏浪漫,这就逼使作者进行审美转换,由以“奇”为尚,转变为以常制胜。《金瓶梅》不以寻奇求异为美,摒弃了无巧不成书的审美传统,而是按照生活的原样,展示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卷,捕捉普通人物的矛盾纠葛,在平淡普通中表现情节的典型性。越是习以为常的市井生活,越具有审美认识的典型意义,越能让读者在小说的世界中反观自己和社会。
(五)网状上见有机。《金瓶梅》的结构是网状的。前九回是故事的开端,由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偷情始末交代西门庆的身世和家庭状况;中间六十回是全书的中心,写西门庆一妻九妾的来历和争斗,展示西门庆的发迹史;十一回是结局,以庞春梅、陈经济为中心,写西门家的败落,交代找主要人物的结局。全书以四门庆及其家庭为核心,辐射整个社会,围绕这个家庭的兴衰,使从地方到中央,由民间到官场,自家庭到市井的各种事件、场面、人物、风情纷至沓来,组成一幅意脉连贯、因果明晰的生活图景。其中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都与其它的部分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会影响全书的完整和有机。
(六)口语中显生动。《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力求口语化。因为作者反映的是市井生活,主要人物都是市井的普通人物,因此作家几乎是实录式的把市井口语搬进了小说之中,不避俚俗,不避粗野,极具有市井生活的原汁原味,对刻画人物性格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说《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表明了由文言向白语过渡的痕迹,《水浒传》《西游记》则代表了书面白话的雅化倾向,而《金瓶梅》又开拓出向口语化发展的另一条道路,代表了唯俗是尚的审美倾向。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32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