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扭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俩,一言不发,看
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扭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和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
吴老师做法不恰当,违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性、发展性和因势利导法。首先,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当遵循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就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谈话要避免老一套的政治说教方式,要从教育入手,以教育为主,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既不能对学生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同时也不能浮皮潦草、不痛不痒地处理。材料中,吴老师看到了小海和小冰扭打在一起,应积极询问打斗原因,针对事实情况进行耐心的说服教导,然而吴老师并没有任何道理方面的解释,违背了教育性原则。其次,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处理突发事件,既不能敷衍塞责,也不可小题大做,无限上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处理班内突发事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指导思想。材料中,吴老师面对学生打斗,不是努力去劝解开导,而是将问题推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行处理,这样敷衍塞责,消极对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违背了发展性原则。最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应遵循因势利导法。在日常的突发事件中,班主任不应该只看到违纪的一面,还应该视不同的情况敏锐地洞察和发现违纪行为中所蕴含的“闪光点”,善于挖掘利用突发事件的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使之转化为良好的教育契机。针对突发事件中的学生,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性格、气质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进行巧妙的引导,使一时冲动的情绪或矛盾得以缓解,进而再通过正面教育,促使犯错误的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材料中的小海和小冰能积极向老师承认错误,此时吴老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对小海和小冰进行说服教育,努力挖掘二人通过该事件之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如果只是承认错误就此了事,将错过教育学生的良好时机,吴老师没有恰当运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因势利导法。综上所述,吴老师的做法不恰当,违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因势利导法,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