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章节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社会保障概论(江苏)】【第十八章-农村扶贫开发】课本练习题

(1).为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必须分析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据此确定适合于该地区的( )。

A.扶贫开发
B.扶贫战略
C.扶贫制度
D.扶贫资金
正确答案B

(2).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 )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A.贫困农户自我积累
B.自我发展的能力
C.扶贫运作管理
D.资源开发控制
E.制度执行加强
正确答案AB

(3).农村扶贫开发的对象

农村扶贫开发的对象是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界定的对象范围包括:1)扶贫对象。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2)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演桂鸭石漠化区、演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一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需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指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3)重点县和贫困村。

(4).经济增长扶贫战略

经济发展自然具有一种带动贫困缓解的功能,这种扶贫是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的:通过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使收人从富裕人口向贫困人口转移;通过新的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收入从富裕人口向贫困人口转移;通过贫困人口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收入从工业和服务业向贫困人口转移;通过政府税收的转移支付,使收入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转移。上述扶贫措施的效果可能因农用工业品的涨价而被抵消,也可能因贫困地区人才向富裕地区流动,从而财政在教育上的转移支付被抵消。但当它的正向流动大于逆向流动时,经济增长带动扶贫的净效益将得以产生。这在发展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发展带动扶贫的“滑滴效应”。

(5).体制改革缓贫战略

在农业体制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体制改革对于增加农业产出,推动贫困缓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韩国,曾由于采取土地改革方式,推动了农业产出的大幅度增长和贫困状况的大面积缓解。70年代,中国和秘鲁曾经通过土地经营制度从集体向农户的变革,推动了农业产出的上升和贫困状况的缓解。

(6).贫困致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的优劣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
气候多变,灾害频繁,土地贫疼。例如,南方贫困山区,虽然热量充足,雨量偏多,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西北贫困山区,一般阳光充足,但水资源偏少,经常受干早的困扰;高原山地,尤其是青藏贫困地区,光多热少,氧气不足;一些深山区,不仅热量不足,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华北的一些贫困地区,常年遭受早满盐碱的危害。所有这些恶劣的条件,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与不稳定,居民的温饱问题长期难以解决。
2.社会环境因素,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角度看,有些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
3.人口因素
贫困地区往往是各种地方病的多发区。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由于大部分残疾人无法像健全人一样参加劳动,因而,生活水平低下。由于贫困地区教学条件和教师素质都相对较差,所以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下的文化素质不仅妨碍着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也导致了愚味,制造着贫困。“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在贫困地区表现得非常明显。持续的人口增长抵消了粮食与耕地的增长,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种种压力,使得脱贫步履维艰。人口的不健康心理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又导致了贫困状况的持续。在贫困地区,人们习惯于将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如红白喜事、宗教活动等。许多贫困者缺乏商品经营意识,不知道或不愿意把手中的东西换成货币。
4.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方面。从宏观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以农业支持工业、以乡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强化了历史上原来就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

(7).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致力于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并注意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的减贫理念和成果,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在扶贫开发领域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先后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外民间组织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减贫项目合作。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扶贫把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减贫理念和方法,例如参与式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评估和管理、贫困监测评价等,逐步应用于中国扶贫实践中,在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开发扶贫队伍人力资源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事业,致力于构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平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减贫经验,共同发展进步。

(8).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是通过一定的金融中介为具有一定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9).以工代账

以工代账是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以工代账建设的重点是修建县乡公路、桥梁、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水电站、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邮电通信,同时帮助灾区修复损毁工程等。政府主要以调拨的实物作为工资,发放给参加工程的贫困农户。这样,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0).针对制约贫困地区社区发展的瓶颈,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包括?

1.农业技术推广
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采用科技承包、技物结合、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效率。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对象,大规模培养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农牧民技术员、手工艺制作人才和农业产业化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
2. 村级道路畅通
积极推进村镇交通道路建设,满足贫困群体的基本出行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推进乡镇客运站建设,加强口岸公路、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支持重要水运通道和便民内河水运设施建设。
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
3.安全饮水
套与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小水容、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干早缺水问题。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水毁灾毁水利工程修复。加强水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
组织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
4.农村电力保障
和供电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解决不通电行政村、自然村用电问题。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沼气、节能灶、小水电代燃料等农村生态能源建设。
制定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计划,明确建设标准,确保改造户住房达到最低建设要求。
5.危房改造,善现有危房改造信息系统,有步骤地向社会公开。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6.教育扶贫
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继续推进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实施,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国家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衍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
7.医疗卫生
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组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卫生人才。加大培养合格乡村医生和接生员的力度,鼓励医疗卫生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资助力度。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8.文化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11).社会捐助资金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扶贫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等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扶贫的部门、单位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各帮扶部门和单位都有特定的帮扶对象和明确的任务,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或帮助引进各类扶持资金,实施扶贫项目,引进技术人才等。此外,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私营企业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社会捐助资金可以有效弥补国家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不足,是我国扶贫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12).国家财税资金

国家财税资金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实现扶贫开发目标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力度。对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此外,国家还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并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13).农村扶贫的成就

第一,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扶贫开发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和政府职责,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农村绝对贫困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根本缓解。第二,贫困地区的基层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第三,区域性贫困根本缓解。

(14).农村扶贫

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目的的制度安排,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两种。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从政策、观念、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摆脱贫困的制度安排。救济式扶贫可以缓解一时的生活困难,但不能使贫困者真正摆脱贫困。单纯的生活救济容易诱发受救济者对国家救助的依赖心理,结果往往是年年救济年年穷。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78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