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章节题 > 正文内容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第二部分 心理学-第三章 注意】课本练习题

(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

A.注意
B.知觉
C.想象
D.观察
正确答案A

(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 )

A.强度的特点
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
D.对比的特点
正确答案D

(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正确答案B

(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配
正确答案A

(5).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 (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散
正确答案A

(6).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目的注意
正确答案C

(7).注意的范围,即 (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正确答案A

(8).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是 (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正确答案C

(9).髟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不包括 ( )

A.知觉对象的特点
B.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C.人的主观状态
D.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正确答案D

(10).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正确答案C

(11).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

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
B.后继的活动吸引力大
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
D.后继的活动意义重大
正确答案C

(12).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正确答案B

(13).能够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注意品质称为 【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正确答案C

(14).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

A.代替功能
B.预见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与监督功能
正确答案D

(15).上课时学生能够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起伏
正确答案C

(16).关于注意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注意与心理过程没有联系
B.注意贯穿心理过程始终
C.注意与心理过程交替发生
D.注意干扰心理过程
正确答案B

(17).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8).简述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 所谓认知过程,就是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反应过程。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9).注意的调节与监督功能的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准确和精确进行,但是不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

错误。注意的调节与监督功能的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准确和精确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20).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的强度。一声巨大的声响、一道强烈的光,都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研究表明,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例如,在安静的图书馆,即使窃窃私语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的任何显著的差异,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教师用红颜色的笔批改作业。
(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比无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忽明忽暗的光线、忽高忽低的声音、有规律地一闪一闪的霓虹;教师的声音抑扬顿 挫等。
(4)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是指刺激物在内客和形式上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性。例如,老师全副新装地走进教室,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主体本身的状态:①主体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饥肠辘辘的人不会去注意大街上的霓虹灯,而只会注意食物。②主体的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当一个人心胸开朗、心情舒畅,平常不大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此时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一个人郁郁寡欢、无精打采,会降低人的好奇心,即使平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此时也不会引起他的注意。③主体经验的影响。新异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如果新异刺激不被人们所理解,仍然不能引起人的注意。比如,一张内容丰富的宣传单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如果是文盲的话,就会把它丢弃在一边。

(21).简述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有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不完全取决于刺激对象的影响,而是主要决定于事先提出和拟定的任务、目的。人们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重要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那么就越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的注意专注于与完成任务有关的对象上。
(2)对兴趣的依从。无意注意是以直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本身及活动对象的趣味性,有强烈的吸引力。有意注意是以间接兴趣为条件的,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有兴趣的心理现象。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有助于提高有意注意的水平。例如,有的人可能对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但对学习该课程的结果——成绩感兴趣,所以虽然课程本身不能吸引他,但他仍然能努力学习。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活动组织碍越合理,越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平时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的人,大脑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工作。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合理组织起来,有利于有意注意的保持和集中。如边阅读边记笔记、边思考边计算、绘制图表、编写提纲等,都可以防止分心,提高有意注意的效果。
(4)个性特点。有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体现了人的意志特点和个性特征。具有良好意志品质和顽强、坚毅性格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活动服从当前的目的任务,排除内外干扰和影响,使有意注意得以产生和持久保持。

(22).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在新学年伊始,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根据注意的分类及特征,你怎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

该教师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他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但该教师的这一做法可能会事与愿违。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无意注意,从而将对课堂上的注意转移到教室环境上面,从而不利于教师的教学。

(23).随意注意就是随随便便的注意。

错误。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注意。

(24).简述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原因。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性特点。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83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