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高频考点(74)

(1).阅读《项链》下列节选片段,参考两个提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提示:(1)下面节选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玛蒂尔德的选择对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要求:围绕所给材料和提示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分别回答问题。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罗瓦赛尔太太尝到了穷人的那种可怕生活。好在她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因此,她一定要把它还清。他们辞退了女仆,搬了家,租了一间紧埃屋顶的顶楼。  家庭里的笨重活,厨房里的腻人的工作,她都尝到了个中的滋味。碗碟锅盆都得自己洗刷,在油腻的盆上和锅子底儿上她磨坏了她那玫瑰色的手指甲。脏衣服、衬衫、抹布也都得自己洗了晾在一根绳上。每天早上她必须把垃圾搬到街上,并且把水提到楼上,每上一层楼都要停一停喘喘气。她穿得和一个平常老百姓的女人一样,手里挎着篮子上水果店,上杂货店,上猪肉店,对价钱是百般争论,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保护她那一点可怜的钱,这就难免挨骂。  每月都要还几笔债,有一些则要续期,延长偿还的期限。  丈夫傍晚的时候替一个商人去誊写账目;夜里常常替别人抄写,抄一页挣五个铜子。这样的生活过了十年。  十年之后,他们把债务全部还清,确是全部还清了,不但高利货的利息,就是利滚利的利息也还清了。  罗瓦赛尔太太现在看上去是老了。她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敢做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头发从不梳光,裙子歪系着,两手通红,高嗓门说话,大盆水洗地板。不过有几次当她丈夫还在办公室办公的时候,她一坐到窗前,总还不免想起当年那一次晚会,在那次舞会上她曾经是那么美丽,那么受人欢迎。  如果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谁知道?谁知道?生活够多么古怪!多么变化莫测!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就能把你断送或者把你拯救出来!

答案要点:(1)作者在批判罗瓦赛尔夫妇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同时,并没有抹杀他们潜在的道德感和一定程度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发现项链确实丢失时,罗瓦赛尔和玛蒂尔德都没有想要逃避责任。用整整十年的时间,他们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他们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则,维护了自己的尊严。(2)艰辛的劳动、生活,把玛蒂尔德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云端拉回切切实实的地面。虽然玛蒂尔德是不幸的,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贫穷生活的磨炼,不仅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

(2).为什么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1)小说主要描写了即将灭亡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残酷斗争,并揭示出当时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2)小说揭示了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上至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暴发户,下到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在为获得权力、金钱等而不择手段地进行钻营的社会风气。(3)作者揭示了有上进心的青年于连在这种特定的厉史条件和社会风气下被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毁灭的过程。

(3).简述《高老头》的主题。

长篇小说《高老头》的主题是:通过1820 年前后发生在巴黎下层社会的伏盖公寓和上流社会鲍赛昂子爵夫人客厅等场景中故事的描写,揭露了资本主义初期金钱泯灭人性,拜金主义使人道德沦丧的丑恶现实。作品通过鲍赛昂夫人等人的命运,展示了封建贵族日益没落、资产阶级上升得势的历史趋势;通过伏脱冷的命运,表现了资产者之间相互掠夺的残酷性;通过拉斯蒂涅的堕落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拜金风气对青年一代的毒害。

(4).《浮士德》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浮士德》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高度抽象性、浪漫幻想性与具象描写的有机统一。《浮士德》中的人物、故事不是以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为蓝本加以刻画的,而是浪漫幻想的产物。同时《浮士德》在具象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的现实生活场景,都遵从现实生活的逻辑,是具体、生动、形象的,是常人能够经历的。

(5).简述“人物再现法”。

所谓人物再现手法,指作家让某一部小说中的主角或重要人物,在另外几部小说中重复出现,并通过这些人物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与所表现的特征,更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由于这些人物的经历与性格特征相互联系,并在后几部中有所发展,使多部小说形成一个整体观。巴尔扎克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如他笔下的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有良知,刚成为初出茅庐的野心家;可是在《纽沁根银行》里,他已经成为投机的好手;到了《幻灭》中则当了男爵;在《不知道自己是演员的演员》中已上升为伯爵,还当上部长,成为无耻的政客。其他人物如伏脱冷、鲍赛昂夫人也曾在多部作品中再现。

(6).论述小说《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红与黑》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1)心理描写极为出色。作家往往用行动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过程和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对心理过程的展示十分细腻。如第30章中,于连的心理活动是紧紧围绕着他去幽会德·雷纳尔夫人的行动展开的。去还是不去,德·雷纳尔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被人发现以后怎么办,以及见到德·雷纳尔夫人后他的心理活动等,贯穿了他行动的整个过程。正是在行动中作家揭示了于连既真诚又虚伪,既矛盾又勇敢的复杂的性格特征。而德·雷纳尔夫人的心理变化也是在她的行动中逐渐完成的。(2)作家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如德·拉莫尔侯爵彬彬有礼话语后面的无理与傲慢,皮拉尔主教的巴结与机敏,谢朗神父的严厉与正直,于连的热情与天真,德·雷纳尔夫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恐惧与渴望的矛盾等。(3)作家极为擅长在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进事件发展的过程。第30章描写的是于连在不知道德·雷纳尔夫人对他态度如何(此前德·雷纳尔夫人已经对她与于连的关系感到羞愧并向教士进行了忏悔),市长已经对二人关系有所察觉,市长家里的人对他充满敌意等特定境况中,偷偷进入德·雷纳尔夫人的卧室与其相会的,这样情节本身就带有紧张的特点。而作家又在故事叙述中加大了这种紧张的力度,从而造成小说紧张的情绪氛围。这种“紧张的氛围”曲折反映了1830 年前后法国社会气氛的本质特征。

(7).阅读《高老头》下列节选片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提示:高老头之死对拉斯蒂涅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要求:围绕所给材料和提示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分别回答问题。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正当灵枢上车的时节,德·雷斯托和德·纽沁根两家有爵徽的空车忽然出现,跟着枢车到拉雪兹神甫公墓。六点钟,高老头的遗体卞了墓穴,周围站着女儿家中的管事。大学生出钱买来的短短的祈祷刚念完,那些管事就跟神甫一齐溜了。两个盖坟的工人,在棺木上扔了几铲子土挺了挺腰;其中一个走来向拉斯蒂涅讨了酒钱。欧也纳掏来掏去,一个子儿都没有,只得向克利斯朵夫借了一法郎。这件很小的小事,忽然使拉斯蒂涅大为伤心。白日将尽,潮湿的黄昏使他心里乱糟糟的;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它堕落的地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他抱着手臂,凝神瞧着天空的云。克利斯朵夫见他这副模样,径自走了。  拉斯蒂涅一个人在公墓内向高处走了几步,远眺巴黎,只见巴黎蜿蜒曲折地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地亮起灯火。他的欲火炎炎的眼睛停在旺多姆广场和荣军院的穿窿之间。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像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一口吸尽。同时他气概非凡地说了句:  “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答案要点:(1)在《父亲的死》中,作者通过描写拉斯蒂涅目睹高老头对女儿的思念和诅咒、两女儿及其夫婿的行为态度,特别是在受到高老头之死的“教育”后,心理上的变化过程,揭示了金钱是使他堕落的原因。他从一个来自外省的淳朴青年,经过巴黎社会腐化风气的熏陶而变为野心家。高老头的死在他的性格演变过程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2)高老头惨死之前人们的种种唯利是图的表现(包括高老头的女儿女婿、伏盖太太、冷漠的房客等),一方面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另一方面也使他彻底认识了现实社会拜金主义的本质,终于“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甘心堕落。作家描写了恶劣环境引起的他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最后使他下定决心与巴黎社会“拼一拼”,也就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8).简述尤内斯库《头儿》的艺术特色。

尤内斯库《头儿》显示出了“悲剧性的闹剧”的鲜明特点:(1)剧本中的人物总是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生活逻辑中,人物形象是破碎的,故事是碎片化的。(2)追求一种让人思考并常常让观众陷入迷惘而不能自拔的艺术风格,即人们在观戏过程中嘲笑人物乖张的行为和错乱的语言,但笑后人们又有种很难受的感觉。(3)创造一种荒诞的话语言说方式,一种新的形式功能,在摧毁意义的同时又于无意义中显示意义,从而揭示荒诞感和荒诞意识。

(9).拜伦在《哀希腊》中是如何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

《哀希腊》的爱国主义主题建立在古今对比的基础之上。(1)诗人从“文教”和“武功”两个角度回顾了古希腊民族的辉煌成就。“文教”提到阿波罗神话、荷马史诗、萨福和阿那克里翁的抒情诗,“武功”列举了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海战,以及三百斯巴达勇士以血肉之躯抗击强敌的温泉关战斗,这些著名战例彰显了希腊民族勇于抵抗侵略,捍卫独立、自由的光荣传统。(2)诗人在回顾希腊民族光荣传统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屈辱现实加以对比,把古代希腊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下希腊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麻木沉沦状态作对比,以图唤醒希腊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其反抗异族统治的战斗精神。(3)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蕴含着殷切期望,加强了激励的效果。最后一节诗人流露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也不是完全消极的,其中混合了责备和忧愤,总体上深化了爱国主义主题。

(10).简述《老人与海》中“硬汉精神” 的思想内涵。

(1)小说表现了作家对世界和人之间关系的独特认识;“大海”象征着神秘莫测、充满各种“暴力”的现代社会,“老人”是有着漫长历史的“人类”的象征。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与苦难、失败与抗争的命运。(2)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子”形象彰显了在暴力境遇下人类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以及面对莫测的自然、悲怆的人生所表现出的一种“重压下的从容”。(3)作品结局捍卫了人类尊严,使读者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在强大凶残的社会力量面前,人注定要失败,但精神应该不败的主题。

(11).简述《外套》中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的形象特点。

(1)以人道主义的激情,描写“小人物”受人践踏的不幸命运;主人公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某机关当一名卑微的文书抄写员。几十年来,他整日伏案抄写公文,脸色灰暗,面容憔悴,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在机关里他得不到起码的人格尊重,人人都可以对他发号施令,可以肆意嘲弄和侮辱他。他节衣缩食做成的一件外套被强盗抢去后,不仅申诉无门,而且还遭到“大人物”们的蛮横训斥。(2)在哀其不幸的同时,真实地写出沙俄官场的腐败空气对“小人物”精神上的摧残;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长期的精神压抑下,变得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在人们侮辱他时,他只会忍气吞声,至多只会发出“让我安静一下吧!”的乞求。同时,贫乏的精神生活毁掉了他仅有的才能,他已将抄写公文作为生活的唯一乐趣。(3)写“小人物”在忍无可忍情况下的反抗,表达了作者的忧愤。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痛苦和孤独中离开人世后,化作了幽灵,他狠狠地惩罚了那些骄横的“大人物”。如果说从《外套》中阿卡基耶维奇身上更多的看到的是作者饱蘸同情的含泪的幽默的话,那么在那些“大人物”身上则是饱含讥讽与愤怒之泪的笑。

(12).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结合这句话分析《神曲》的思想内涵。

《神曲》充满了象征意义。“黑暗的森林”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豹”象征佛罗伦萨的政治迫害;“狮”象征法兰西王;“瘦母狼”象征罗马教廷。幽暗代表罪恶;披着阳光的山顶,代表一种光明的境界。人希望重见阳光,象征着人由于自身的弱点,需要理性和信仰的帮助。因此,作品中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象征理性,“贝亚特丽采”象征神学信仰。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看,(1)但丁正是用中世纪诗人惯用的象征手法,描写了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2)他对宗教和教会、对世俗生活、对封建统治者、对古典文化都既肯定又否定,体现了作家思想上的矛盾性,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3)《神曲》在艺术上将中世纪文学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用陈旧的形式表现出了很多崭新的思想内容。

(13).阅读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片段,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要求围绕所给材料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分别回答。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第二天早晨一过九时,那个男人就到我的房间来了。我刚刚起床,邀他去洗澡。南伊豆的小阳春天气,一望无云,晴朗美丽,涨水的小河在浴室下方温暖地承受着阳光。我感到自己昨夜的烦恼像梦一样。我对他说:“昨天夜里你们欢腾得好晚啊。”“怎么,你听见啦? ”“当然听见了。”“都是些本地人。这地方上的人只会胡闹乱叫,一点也没趣。”他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沉默了。“那些家伙到对面的浴场来了。你瞧,他们好像注意到这边,还在笑哩。”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我朝河那边的公共浴场望去。有七八个人光着身子,朦胧地浮现在水蒸气里面。忽然从微暗的浴场尽头,有个裸体的女人跑出来,站在那里,做出要从脱衣场的突出部位跳到河岸下方的姿势,笔直地伸出了两臂,口里在喊着什么。她赤身裸体,连块毛巾也没有。这就是那舞女。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像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她还是个孩子呢,是那么幼稚的孩子。当她发觉了我们,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由于舞女的头发过于丰盛,我一直认为她有十七八岁。再加上她被打扮成妙龄女郎的样子,我的猜想就大错特错了。我和那个男人回到我的房间,不久,那个年长的姑娘到旅馆的院子里来看菊花圃。舞女刚刚走在小桥的半当中。四十岁的女人从公共浴场出来,朝她们两人的方向望着。舞女忽然缩起了肩膀,想到会挨骂的,还是回去的好,就露出笑脸,加快脚步回头走。四十岁的女人来到桥边,扬起声来叫道:“您来玩啊! ”年长的姑娘也同样说道: 您来玩啊!”她们都回去了。可是那个男人一直坐到傍晚。问题:(1)小舞女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和小舞女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2)分析节选片段的艺术特色。

(1)小舞女不仅单纯,而且品性淳朴。二人之间的情感脱离了世俗欲念,唯有青春的美好与纯粹。(2)1)小说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和传递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川端康成的笔法明显带有新感觉派的特征。作者的笔触似乎就沿着情境和人物活动攀爬,任何一处细微的动向都能引发情感的震颤。舞女与“我”下五子棋,“起初她老远地伸手落子,可是渐渐地忘了形,专心地俯身到棋盘上。她那头美得有些不自然的黑发都要碰到我的胸部了。突然她脸一红”。舞女的娇羞美态尽收“我”的眼底。正是在这些细节表现间,暗藏着情欲涌动。(从新感觉派角度分析。难点)2)小说中意象的使用深化了人物形象。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影响的川端康成对“物哀”的理解极为深刻,用意象将淡淡的哀伤委婉地传达出来。“鲜花”、“梧桐”、“雨”等这些意象十分关键,似乎暗示了舞女命运的不幸与两人爱情的悲哀终结。人物形象与自然意象产生了共鸣与融合,具有无尽的韵味。3)清澈婉转的语言有效地诠释了作品。这篇故事和表达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欲言又止、引而不发地境界,点到即止又回味悠长的语言刚好契合了这样的叙事风格,使得所有情绪都是慢慢弥散开来,分外动人。

(14).《神曲·地狱篇》的第5歌和第19歌中,描写了诗人见到哪两类不同的鬼魂?诗人对它们表现出怎样不同态度?

第五歌:地狱第二圈。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惩罚神职人员。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这表现了思想内容上的两重性。作为一个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他的作品构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内容也表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观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如他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打入地狱,但是他又赞许他们对真诚爱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怜悯他们而晕倒在地,表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15).从《堂吉诃德》第8章看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使用的对比手法。

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中,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这一构思也是塞万提斯的创造,它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说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

(16).华兹华斯在《咏水仙》一诗中有三处描写水仙之舞:"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知这水仙舞得轻俏"。在诗的未尾又写到:"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根据以上两个层次的内容,简要回答它们对于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有什么作用?

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情怀;人的本性与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观点。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

(17).他还是没有下决心起床--闹钟敲六点三刻了--这时,他床头后面的门上传来了轻轻的一下叩门声。"格里高尔,"一个声音说,--这是他母亲的声音--"已经七点差一刻了。你不是还要赶火车吗?"好温和的声音!格里高尔听到自己的回答时不免大吃一惊。没错,这分明是他自己的声音,可是却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了出来。阅读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上述片断,根据母子二人对时间的不同表述和格里高尔对母亲与自己两种声音的感觉,分析"好温和的声音!"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复杂性。

深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揭示现代西方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把人变成“物”或“非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父母眼中,主人公的价值仅仅是养家糊口。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通过变形后的内心体验,表现自我异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恐惧、孤独感的悲哀。

(18).阅读下列引文,并结合教材中《死魂灵》的选文谈谈引文表现了普柳什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普柳什金伸出双手接过了钱,那么小心翼翼地往写字台跟前捧去,仿佛捧的是一种液体,每走一步都怕把它泼翻似的。到了写字台旁,他把钱再数看了一遍,然后又是非常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一只抽屉里去,钱就注定要被埋在那里,直等到他村里的两位教士,卡尔普神父和波里卡尔普神父,护送他本人入土,叫他的女婿和女儿,可能还有那位硬和他攀亲道故 的上尉,高兴得无法形容的那天为止。"

集中了守财奴的突出特征:贪婪吝啬保守没落。 他在财产积累过程中逐渐变为财产的奴隶。 这一形象揭示了财产的极度占有使人丧失了人性,堕落为一堆废物,也成为俄罗斯民族的毒瘤.

(19).阅读《高老头》下列节选片断,参考两个提示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短文。提示:(1)高老头两人女儿对他态度的前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析巴尔扎克在此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要求:主要围绕所给的材料和提示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分别回答问题。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监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唉!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他每只眼中冒出一颗眼泪,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不掉下来。"唉!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舐我的脸!我可以住在一所公馆里,有漂亮的屋子,有我的仆人,生着火;她们都要哭作一团,还有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孩子。这一切我都可以到手。现在可什么都没有。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倘若我还有财产留下,她们会来伺候我,招呼我;我可以听到她们,看到她们。阿!欧也纳,亲爱的孩子,我唯一的孩子,我宁可给人家遗弃,宁可做个倒楣鬼!倒楣鬼有人爱,至少那是真正的爱!啊,不,我要有钱,那我可以看到她们了。唉,谁知道,她们两的心都像石头一样。我把所有的爱在她们身上用尽了,她们对我不能再有爱了。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我却向她们下跪。该死的东西!她们十年来对我的行为,现在到了顶点。你不知道她们刚结婚的时候对我怎样的奉承体贴!(噢!痛得像受毒刑一样!)我才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她们和她们的丈夫都不敢怠慢我。我受到好款待:好爸爸,上这儿来;好爸爸,往那儿去。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我同她们的丈夫一块儿吃饭,他们对我很恭敬,看我手头还一些呢。为什么?因为我生意的底细,我一句没提。一个给了女儿八十万的人是应该奉承的。他们对我那么周到,体贴,那是为我的钱啊。世界并不美。我看到了,我!她们陪我坐着车子上戏院,我在她们的晚会里爱待多久就待多久。她们承认是我的女儿,承认我是她们的父亲。我还有我的聪明呢,嗨,什么都没逃过的眼睛。我什么都感觉到,我的心碎了。我明明看到那是假情假意;可是没有办法。在她们家,我就不像在这儿饭桌上那么自在。我什么话都不会说。有些漂亮人物咬着我女婿的耳朵问:--那位先生是谁啊?--他是财神,他有钱。--啊,原来如此!人家这么说着,恭恭敬敬瞧着我,就像恭恭敬敬瞧着钱一样。……我对她们的慈爱,她们都狠狠地报复了,像刽子手一般把我上过毒刑了。……我的女儿呀,我的女儿呀,娜齐,但斐纳!我要看她们。我要抗议。把父亲踩在脚下,国家不要亡了吗?

略。

(20).如何理解《咏水仙》的主题?

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情怀;人的本性与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观点。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

(21).如何理解与评价辛巴达?

他出海的目的是赚钱、增长见识,满足强烈的求知与探险欲望。但在航海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出利已主义的思想。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安逸生活。坚强意志,丰富经验、聪明的头脑。虽然作品对主人公全盘肯定。对辛伯达的评价应一分为二。对其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的作风,应否定。勇往直前、敢于探险的精神,应该赞赏。

(22).如何理解高老头是“父爱的基督”?(高老头形象分析)

父爱的悲剧典型第一、 他是一个资产阶级爆发户,通晓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生财有道。第二、 他是一个“父爱的基督”,无限地溺爱妇儿。以金钱作基础和手段,满足她们一切欲望。但养成了她们自私自利的人生观。最后成为父爱的牺牲品。第三、 金钱关系的受害者。实施者与受害者的统一,通晓经济规则的同时,却不懂得人生哲学。

(23).《伊豆的舞女》在艺术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小说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和传递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川端康成的笔法明显带有新感觉派的特征。作者的笔触似乎就沿着情境和人物活动攀爬,任何一处细微的动向都能引发情感的震颤。舞女与“我”下五子棋,“起初她老远地伸手落子,可是渐渐地忘了形,专心地俯身到棋盘上。她那头美得有些不自然的黑发都要碰到我的胸部了。突然她脸一红”。舞女的娇羞美态尽收“我”的眼底。正是在这些细节表现间,暗藏着情欲涌动。其次,小说中意象的使用深化了人物形象。“鲜花”、“梧桐”、“雨”等这些意象十分关键,似乎暗示了舞女命运的不幸与两人爱情的悲哀终结。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影响的川端康成对“物哀”的理解极为深刻,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对这一精神的继承。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将淡淡的哀伤委婉地传达出来,人物形象与自然意象产生了共鸣与融合,有无尽的韵味。最后,清澈婉转的语言有效地诠释了作品。这篇《伊豆的舞女》所讲述的故事和表达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欲言又止、引而不发的境界,点到即止又回味悠长的语言刚好契合了这样的叙事风格,使得所有情绪都是慢慢弥散开来,分外动人。 

(24).如何理解《伊利亚特》中对战争的态度。

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把战争看作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时机;一方面也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25).依据诗中的选文分析《伊利亚特》的艺术特征。

现实与神话相结合;客观叙事;夸张;比喻。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09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