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生物化学(三)】【03179】2015年10月考试真题
(1).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
A.肽键断裂正确答案B
B.空间构象破坏
C.蛋白质水解
D.蛋白质腐败
(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化学作用力是
A.氢键正确答案A
B.盐键
C.肽键
D.疏水作用力
(3).临床上进行血液透析主要是应用了蛋白质的
A.两性解离性质正确答案B
B.大分子胶体性质
C.蛋白质的变性
D.紫外吸收性质
(4).单链蛋白质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A.一级结构正确答案D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5).在双螺旋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主要维系力是
A.二硫键正确答案B
B.氢键
C.盐键
D.3",5"—磷酸二酯键
(6).只存在于DNA分子而不存在于RNA分子中的碱基是
A.鸟嘌呤正确答案D
B.胞嘧啶
C.尿嘧啶
D.胸腺嘧啶
(7).核酸分子的紫外吸收峰波长约为
A.280nm正确答案B
B.260nm
C.220nm
D.160nm
(8).作为人体遗传物质的生物大分子是
A.核糖核酸正确答案C
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脱氧核糖核苷酸
(9).体内瞟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
A.黄嘌呤正确答案B
B.尿酸
C.尿素
D.次黄嘌呤
(10).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正确答案A
B.酶能升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D.酶能升高活化分子的平均动能
(11).酶促化学反应具有的专一性是指酶对
A.辅酶的选择性正确答案C
B.辅基的选择性
C.底物的选择性
D.抑制剂的选择性
(12).在人体内参与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合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正确答案A
B.维生素B6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13).下列维生素中,不属于B族维生素的是
A.生育酚正确答案A
B.维生素PP
C.生物素
D.泛酸
(14).参与构成辅酶NADP+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2正确答案B
B.维生素PP
C.维生素B12
D.泛酸
(15).体内维生素B1缺乏最容易导致的临床病症是
A.夜盲症正确答案C
B.佝偻病
C.脚气病
D.口角炎
(16).下列维生素中,与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有关的是
A.维生素K正确答案D
B.维生素B12
C.泛酸
D.叶酸
(17).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产物是
A.乳酸和NADH+H+正确答案C
B.5—磷酸核酮糖和NADH+H+
C.5一磷酸核酮糖和NADPH+H-
D.6一磷酸葡萄糖和NADPH+H+
(18).三羧酸循环的“三羧酸”是指
A.草酰乙酸正确答案B
B.柠檬酸
C.α一酮戊二酸
D.琥珀酸
(19).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代谢过程称为
A.酵解正确答案B
B.糖异生
C.有氧氧化
D.磷酸戊糖途径
(20).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A.糖原磷酸化酶正确答案A
B.葡萄糖一6一磷酸酶
C.葡萄糖一1一磷酸酶
D.葡萄糖激酶
(21).下列糖代谢中,不属于糖分解途径的是
A.有氧氧化正确答案C
B.酵解
C.糖异生作用
D.磷酸戊糖途径
(22).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正确答案D
B.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C.HMG—CoA还原酶
D.乙酰辅酶A羧化酶
(23).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A.转变为维生素D正确答案C
B.转变为性激素
C.转变为胆汁酸盐
D.转变为胆色素
(24).催化生物氧化的酶类中,最多的一类是
A.需氧脱氢酶类正确答案B
B.不需氧脱氧酶类
C.加氧酶类
D.过氧化物酶
(25).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是抑制氧化呼吸链中的
A.辅酶Q正确答案D
B.NADH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26).SOD、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对细胞的保护功能主要依赖于能清除
A.自由基正确答案A
B.一氧化碳
C.氰化物
D.过氧化氢
(27).转氨酶催化的反应为
A.氨基酸的氧化脱氨正确答案C
B.L—谷氨酸的氧化脱氨
C.α—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移换
D.α—氨基酸与核苷酸问的氨基移换
(28).一碳单位的来源和用途分别是
A.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正确答案B
B.氨基酸分解;核苷酸合成
C.核苷酸分解;氨基酸台成
D.脂肪酸分解;核苷酸合成
(29).高血氨时,导致肝性脑病的脑细胞代谢紊乱是
A.三羧酸循环减弱正确答案A
B.糖异生减弱
C.脂肪酸β一氧化障碍
D.酮体生成减弱
(30).下列化合物中,提供鸟氨酸循环第一分子氮的是
A.氨正确答案A
B.天冬氨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31).下列化合物中,作为一碳单位载体的是
A.叶酸正确答案D
B.泛酸
C.二氢叶酸
D.四氢叶酸
(32).激素对酶结构的调节中,最常见的方式是
A.别构激活正确答案C
B.别构抑制
C.磷酸化/去磷酸化
D.腺苷化/脱腺苷
(33).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理中涉及的小分子信号分子是
A.cAMP正确答案B
B.cGMP
C.Ca2+
D.IP3
(34).下列物质中,抑制钙吸收的是
A.胃酸正确答案D
B.乳酸
C.乳糖
D.草酸
(35).甲状腺中最富含的微量元素是
A.锌正确答案B
B.碘
C.硒
D.氟
(36).高渗性脱水时,体液的丢失主要是
A.细胞内液正确答案A
B.细胞外液
C.组织间液
D.血浆
(37).下列因素中,最可能引起机体缺铁的因素是
A.长期腹泻正确答案C
B.严重呕吐
C.女性哺乳期
D.摄人大量维生素c
(38).体内碱性物质的最主要来源是
A.磷脂分解生成的胆碱正确答案C
B.磷脂分解生成的乙醇胺
C.氨基酸分解生成的氨
D.肠道细菌腐败产物腐胺
(39).调节血浆酸碱平衡的最主要缓冲对是
A.Na2HHPO4/NaH2PO4正确答案C
B.K2HPO4/KH2PO4
C.NaHCO3/H2CO3
D.KHCO3/H2CO3
(40).肺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是
A.调节CO2的排出量以控制红细胞中的碳酸量正确答案B
B.调节CO2的排出量以控制血液中的碳酸量
C.调节O2的吸人量以控制红细胞中的HbO2量
D.排出和重吸收碳酸氢盐以调节血浆中的pH值
(41).酸中毒时,肾调节pH主要依赖于
A.谷氨酰胺酶正确答案A
B.谷氨酰胺合成酶
C.谷丙转氨酶
D.氨甲酰合成酶
(42).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辅基是
A.血红素正确答案A
B.胆红素
C.细胞色素
D.胆汁酸
(43).血浆蛋白质的主要合成器官是
A.红细胞正确答案C
B.血管内皮细胞
C.肝脏
D.脾脏
(44).成熟红细胞的能量代谢主要依赖
A.糖酵解正确答案A
B.糖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45).随胆汁进入肠道,并且大部分在小肠下段被重吸收回肝的物质是
A.胆红素正确答案C
B.胆绿素
C.胆汁酸盐
D.尿胆素原
(46).肝脏对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处理的加工、解毒、清除过程称为
A.新陈代谢正确答案D
B.生物氧化
C.同化作用
D.生物转化
(47).名词解释: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是指在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如溶解度降低和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48).名词解释: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彻底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全部能量的过程。
(49).名词解释:氨平衡
指蛋白质的摄取量与排泄量的对比关系;是反映体内蛋白质的代谢状况的一种指标;可分为氯的总平衡、氮的正平衡厦氟的负平衡。
(50).名词解释:蛋白激酶
是一类催化细胞内某些酶或蛋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的酶,通过共价修饰改变它们的活性或功能,从而调控代谢。
(51).名词解释:低渗性脱水
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机体丢失的水分少于丢失的机盐,从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的一种脱水,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和大面积皮肤烫伤等。
(52).名词解释: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血管壁,作为溶质分子形成有效渗透分子,吸附大量水和机小分子保持在血循环中,形成渗透压。这种由蛋白质产生的血浆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53).举例说明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酶在一些疾病发生中的应用:一些酶的先天或后天活性异常是一些疾病产生的主要病因,如一些酶先天性缺失或异常引起的分子痛(举例如苯丙酮酸尿症等);一些酶后天性活性异常也可造成疾病(举例如有机磷中毒、肝病患者伴发凝血琦能障碍、重金属及氰化物中毒等)。 (2)酶在一些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清酶学指标测定常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举例如淀粉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胰腺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用于诊断肝功能障碍、胆碱酯酶活性降低用于诊断有机磷中农药中毒等);同工酶活性测定用于鉴定不同组织或器官损伤及肿瘸早期诊断(举例如肌酸激醇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等)。 (3)醇在一些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酶制剂作为一类生化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吝种疾病的治疗中(举例如多酶片用于消化不良,链激酶和尿激酶用于心肌梗死,膻原酶治疗腰椎问盘突出,含服溶茵醇治疗口腔溃疡等)。
(54).什么是酮体?简述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
(1)酮体的概念: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时的乙酰coA转化生成的特异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α一羟丁酸和丙酮。 (2)生成过程:几步主要反应和酶。 (3)酮体在肝外组织的利用:肝组织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而肝外许多组织具有活性很强的利用酮体的酶,能将酮体重新裂解成乙酰coA,并通过三羟酸循环彻底氧化。 (4)生理意义:作为小分子、可溶性的能源物质,易于在血液中运输,是脑等组织饥饿时的主要能量来源;在饥饿或糖代谢障碍时,酮体过量生成可引起酮血症或酮尿症,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有助于临床诊断。
(55).什么是胆色素?简述胆色素代谢及临床意义。
(1)胆色素是含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 (2)胆色素的生成与血中运输:血虹素先分解为胆绿素,随即还原为胆红素;胆红素在血中与白蛋白结合而运输。 (3)胆红素在肝脏加工:生成结合型胆红素,随胆汁分泌入肠道。 (4)结合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变与排泄:在肠道中,胆红素在细茵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素原,最后转变为胆素随大便排出体外。部分胆素原可进行肠肝循环.并有少部分进入体循环而随尿液排泄。 (5)临床意义:胆色素(主要为胆红素)代谢障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引起黄疸。根据病因可将黄疸分为三种类型:肝前性、肝细胞性和肝后性黄疸三种。可根据血清结合型和非结合型胆红素及尿液中“尿三胆”指标来诊断黄疸类型。
(56).试述体内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ADP和ATP浓度比值的调节作用:当线粒体内ADP和ATP浓度比值增高时,氧化磷酸化加速,使NADH减少,间接促进三羧酸循环;相反.线拉体内ADP和ATP采度比值降低时,氧化磷酸化减速-并使NADH堆积,间接促使三羧酸循环减速,ATP合成减少。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膜上Na+一K+—ATP生成,加速ATP分解为ADP,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诱导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使氧化释能和产热比率增加,ATP合成减少。 (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①呼吸链抑制荆,如:鱼藤酮、抗霉素A、氰化物等,使生物氧化阻断; ②解偶联荆,如:寡霉素,阻断氧化磷酸化,抑制ATP舍成。 (4)综合表述能力。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