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传播学概论】【00642】2010年07月考试真题

(1).《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正确答案C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正确答案D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正确答案A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正确答案A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正确答案C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正确答案D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 )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正确答案C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正确答案D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正确答案A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正确答案B

(11).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正确答案B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正确答案B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 )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正确答案B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B

(15).有学者认为,人们从自己所在环境中习得看法和态度,并形成了自己的心理结构。该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选择性因素理论
正确答案A

(16).选择性因素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正确答案A

(17).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其核心理论是( )

A."皮下注射论"
B."使用与满足论"
C."有限效果论"
D."沉默的螺旋论"
正确答案A

(18).霍夫兰等人研究发现,就电影的宣传教育效果而言,《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纪录片只在一个方面是卓有成效的。这个方面是( )

A.鼓舞士气
B.传达战况信息
C.振奋精神
D.激发对敌仇恨
正确答案B

(19).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公共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来自( )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正确答案A

(20).格伯纳等人提出的"培养理论"认为,在"培养"人们形成"共识"中,作用最显著的传播媒介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正确答案C

(21).有些学者把传播定义为有意图地施加影响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行为的有 ( )

A.宣传法律
B.传授知识
C.推广技术
D.刊登广告
E.推销商品
正确答案ABCDE

(22).控制实验法的"控制"具体表现为控制( )

A.实验者
B.实验观察
C.自变量
D.实验环境
E.实验对象
正确答案CDE

(23).下列选项中,属于类语言的有( )

A.叫声
B.叹息
C.哭声
D.呻吟
E.笑声
正确答案ABCDE

(24).戈尔丁把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四种类型,所依据的要素有( )

A.反应
B.程度
C.意图
D.时间
E.范围
正确答案CD

(25).传播学批判学派关心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

A.对谁传播
B.传播什么
C.为什么传播
D.谁控制传播
E.通过什么渠道传播
正确答案CD

(26).传播按照传受范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言自语属于(____)。

自我传播

(27).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____)。

研究范围

(28).布雷多克7W模式在拉斯韦尔5W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它们是情境和(____)。

动机

(29).问卷是为了进行(____)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

标准化

(30).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是美国学者总结的自从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出现的关于大众传播的四种(____)观念。

控制

(31).1948年,美国数学家(____)发表了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

申农

(32).美国培因基金会20世纪20~30年代关于(____)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最早的实证研究。

电影

(33).麦库姆斯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高度的(____)关系。

对应

(34).在传播研究中,如果说传统学派注重的是效果研究,那么批判学派注重的则是(____)。

控制分析

(35).《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把度量(____)的最小单位"比特"比作人体内的DNA。

信息

(36).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37)."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8).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重归部落文化时期即电子传播时期,随着电子媒介、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进入的阶段。

(39).英尼斯

加拿大著名经济历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他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他指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的形式(Pattern);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组织的形态,开创人们交往的新形式,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

(40).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audience) 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1).简述抽样调查法的主要形式。

一、随机抽样形式。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随机抽样:3、分层随机抽样:4、整群随机抽样: 5、多阶段随机抽样。二、非随机抽样形式1、偶遇抽样,2、判断抽样:3、雪球抽样:4、定额抽样。

(42).教材对大众传播的内容作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

(1)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高度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 (2)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娛乐性的,不是消息性的,因而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3)为了力求吸引更多的受众,大多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在形式上力求简单,倾向于少登意思抽象深邃、内容不易理解的复杂材料。

(43).简述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1)与被影响者-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E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着横向传播关系。(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般分为“单- 一型” 和“综合型”。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44).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1)假说的着眼点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前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也就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 (2)假说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5).简述互联网传播的主要特征。

(1)电脑网络具有连接网上的任何用户,使之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基本性能。 (2)由于电脑互联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特征,通过网络进行的传播活动中反馈环节较强。(3)由于电脑网络允许信息以不同的流通方式在网上到处流通它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系统,服务于以不同方式展开的不同种类的传播活动。(4)从理论上讲,网络允许人类社会利用电脑网络空间无限量地进行信息沟通。(5)加入电脑网络的用户,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机构,还是其他机构、团体、小组或个人,均可成为信息提供者。:(6)网上传播是非实时的非同步的传播。

(46).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有哪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一、原因:1、媒介背景(1)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等媒介的作用愈来愈大。(2)从经济角度看,媒介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3)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与弊,都得到了充分的显露。(4)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是极为自然的逻辑起点。2、学科背景。(1)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2)各国、各地区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之硕果,其中的许多成果,与传播有天然的密切联系,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二、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1、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借鉴,切忌“ 坐吞活剥”、“全盘照搬”,特别要注意辨析其中-些非马克思主义、非科学和不符合国情的成分。2、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

(47).什么是"伊里调查"和《人民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基本结论是什么?对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提出了哪些理论假说?

一、《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宜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 -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 二、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三、理论假说: 1、“政治既有倾向”( po[itical predisposition) 假说。2、“选择性接触”(selective exposure)假说。 3、“意见领袖”( opinion leader)和“两级传播“(two 一step flow of communicat ion)理论。 4、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10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