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心理治疗(一)】【05624】高频考点(25)

(1).行为治疗的定义。

行为治疗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减轻或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

(2).什么是泛化。

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3).操作条件反射原则假定:

行为的改变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行为后面伴随着某种特别的结果。

(4).什么是强化。

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5).一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的含义。

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

(6).斯金纳提出的惩罚的概念。

“惩罚”是指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

(7).ABC理论的含义。

ABC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8).认知图式的含义。

一个人如何思考世界以及关于他人、事件、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构成了认知图式。

(9).认知歪曲中任意的推断含义。

任意的推断指证据缺乏或面对相互矛盾的证据时,武断地做出结论。

(10).认知歪曲中选择性提取的含义。

选择性提取是只以整个事件中小部分的细节作为判断的基础来下结论。

(11).认知歪曲中过分概括化的含义。

过分概括化指将某意外事件产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况中。

(12).人格发展的含义。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婴儿到成年一生人格成长的机制和历程。

(13).通情的含义。

通情是指治疗师深入了解并能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14).会心团体治疗含义。

会心团体治疗是利用团体力量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途径。

(15).此时此地的概念。

就时间而言,它就是此时;以位置来说,则是此地,就在我们面前。

(16).“未完事务”的概念。

“未完事务”是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

(17).逃避的概念。

逃避指的是人们用来避免面对未完事务所引发的不愉快情绪所使用的工具。

(18).空椅技术的概念。

空椅技术运用两把椅子,要求来访者在这之间轮流扮演“优势力量”和“劣势力量”的角色,使得双方能够有机会进行充分的对话。

(19).内射的概念。

内射即自我标签,将别人的批评指责等变为自己的一部分。

(20).格式塔治疗方法中的投射的概念。

投射指的是一个人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实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却不愿看见也不愿接纳的。

(21).预演练习的含义。

人们常常在想象的世界中预演自己在现实社会当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而当自己面临真实情境时,往往担心自己演不好而退缩不前,恐惧和焦虑也由此而生。治疗师借助这种练习,和来访者共同分享预演的情境,让来访者更加深人地觉察自己内心的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为这个目标而产生行动。

(22).停留情感的含义。

当一个人表现出不受欢迎的感情或脾气时,一般都会有一种逃避。应用这种技术,治疗师可以要求来访者保持此时此地的感受,并鼓励他深入到希望逃避的情感与行为当中。

(23).团体理论规范的概念。

规范,即是以说和未说的有力规则,在任何情境中,也包括在团体的情境中,管理人们的互动。

(24).团体理论角色的概念。

角色,即团队成员所担任的的角色是在团队过程中,用以描述成员参与团体的一组行为。

(25).质量世界的概念。

选择理论认为我们不能直接满足我们的需要。从出生到生活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将我们任何非常好的感觉坚持精确地记录下来,并把这些知识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个特别空间,称之为“质量世界”。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13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