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预防医学(二)】【03200】高频考点(29)
(1).简述筛检的应用原则。
(1)被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2)筛检试验方法必须简便、快速、空全、可靠、经济,并易被群众接受。(3)被筛检的疾病应有适宜的确诊方法。(4)被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手段。(5)筛检应能为群众所接受,必须遵守尊重群众意愿、有益无害、公平公正等伦理学原则。
(2).某人对吸烟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择435名食管癌患者为病例组,在一般人群中随机选择451名正常人作对照组,调查结果如下:吸烟:食管癌309人,正常人208人,合计517人;不吸烟:食管癌126人,正常人243人,合计369人。食管癌合计435人,正常人合计451人,总合计886人。请问:吸烟与食管癌有无联系?
X2检验:X2=(309X243-208X126)2X886/435X451X517X369=55.5x2检验结果表明吸烟与食管癌有联系,但联系的强度如何,应该用OR估计。比值比点估计:0R=309X243/208X126=2.87比值比95%可信区间的估计:0RL,ORU=2.87(1±1.96√55.5)=2.18,3.78以上计算分析表明,吸烟与食管癌有联系,吸烟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7倍,此危险性的95%可信范围在2.18~3.78之间。
(3).试述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
(1)病例的选择:①选择病例的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在选择病例以前要确定病例的确诊标准。一般选择病例的标准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便于与他人的研究比较。而且最好采用较为灵敏、特异的诊断标准。②病例的来源:病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医院和社区。从医院选择病例是最常用的方法,病例可以是住院病例,也可以是门诊病例。在医院选择病例有简便易行、诊断准确率高、病人容易合作等优点。从社区选择病例是选择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的全部病例。’这种病例一般从社区疾病监测资料或普查资料中获得。这种病例的代表性强是其优点,但实施难度较大,所以一般不作为病例来源的首选。(2)对照的选择;①选择对照的原则: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也就是对照应当代表这个病例的源人群或靶人群,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当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可能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②对照的来源:同一个或多个医院中的其他疾病病例;社区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病例的邻居、同事、同学、亲属、配偶中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
(4).简述筛检的用途及应用原则。
(1)筛检的用途:①早期发现可疑病人,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实现疾病的第二级预防。如筛检宫颈癌、乳腺癌等。②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病率,实现疾病的第一级预防。如筛检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筛检高脂血症预防冠心病等。③开展疾病监测。对人群感染状况和免疫状况的调查以及对病原体的监测均需进行筛检。④了解疾病自然史。通过筛检可观察到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2)筛检的应用原则:①被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②筛检试验方法必须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并易被群众接受。③被筛检的疾病应有适宜的确诊方法。④被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手段。⑤筛检应能为群众所接受,必须遵守尊重群众意愿、有益无害、公平公正等伦理学原则。
(5).筛检试验评价的真实性
真实性,也称准确性或效度,是指待评价筛检试验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测量值)相符合的程度。主要评价指标有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符合率和正确指数。
(6).简述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由于调查范围小,工作易于细致,因此易于保证调查质量。缺点:抽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比普查复杂,技术要求高,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和患病率很低的疾病。
(7).筛检的用途有哪些?
早期发现可疑病人;早期诊断和治疗;发现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监测;了解疾病自然史。
(8).试述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1)核实诊断、确认暴发。(2)现场调查:①调查人员的个人防护;②病例调查;③采集标本。(3)资料整理与分析:①分析临床资料,可以了解疾病的临床过程、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②分析流行病学资料,可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绘制“标点地图”和流行曲线,描述疾病分布,发现可疑病因;③分析实验室资料,可确定病原体,了解人群感染状况和免疫状况。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知识和经验,可以探明疾病暴发的病原体以及传染源和传播途径。(4)总结报告。疾病暴发应急调查作最终结论时应符合下列条件:①最初诊断及疾病暴发特点和初步假设二者必须符合;②初步假设和进一步调查结果应该符合;③进一步调查结果和采取措施的效果也应该相符合。此外,病人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标本材料的检验结果最好也能相符合。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总结报告一般包括调查过程、调查内容与方法、疾病暴发经过、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经验教训与结论等内容。报告中应尽可能地采用数字及图表来说明问题,语言应简练,结果准确可靠。最后将总结报告报送上级机关。
(9).简述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1)发达国家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患病率城市大于农村。(2)全球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发展中国家上升速度快于发达国家。(3)患病有年轻化趋势;欧美国家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男女患病率基本相等;脑力劳动者的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有家庭聚集性;患病率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
(10).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第一级预防中合理膳食实施的原则。
(1)限制总热量的摄入;(2)限制脂肪摄入;(3)限制胆固醇摄入;(4)限制食盐摄入;(5)合理供给蛋白质;(6)摄入充足维生素;(7)摄入充足微量元素;(8)摄入适当的纤维素。
(11).简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策。
(1)强调在社区和家庭水平上控制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命全程预防。(2)三级预防并重。(3)全人群预防策略和高危人群预防策略并重。(4)改革创新慢性病保健服务模式,鼓励病人共同参与,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广泛合作等。(5)开展社区综合防治,促进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6)建立综合性社区行为干预项目。
(12).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病者采取“三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方法和措施有: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增强群众自我发现、早期发现、主动发现就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和指导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责任,进行科学规范诊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复发;对患者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加强心理咨询、心理指导,采取疏导、支持、安慰、鼓励等措施,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合理运动也有助于减缓疾病的进展。
(13).简述慢性病预防控制对策的主要内容。
(1)强调在社区和家庭水平上控制慢性病最常见的4种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命全程预防。(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对各种慢性病进行共同防治。(3)全人群预防策略和高危人群预防策略并重。(4)改革创新慢性病保健服务模式,鼓励病人共同参与,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广泛合作等。(5)开展社区综合防治,促进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6)建立综合性社区行为干预项目,以行为改变理论和生态健康促进模式为指导,以政策和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
(14).简述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内容。
(1)健康教育;(2)合理膳食;(3)禁烟限酒;(4)适量运动;(5)控制体重,防止肥胖;(6)心理平衡。
(15).简述饱餐试验餐的膳食原则。
(1)一般饱餐采用平时饮食,量稍多些;(2)或加脂肪餐(高蛋白、高脂肪,包括油20g和鸡蛋2只),食量即主食与副食和平时相同;(3)或在患者平时原有食量增加炒瘦肉片75g。
(16).简述防止食品腐败的保藏方法。
防止食品腐败的措施包括:(1)化学保藏法;(2)低温保藏法;(3)加热杀菌保藏法;(4)干燥脱水保藏法;(5)辐照保藏法。
(17).简述胃液分析试验餐的膳食原则。
(1)检查前一日晚21:00后不再进任何食物;(2)检查当日清晨也禁食;(3)试验餐可用馒头50g或面包二片及开水400ml。烤干的馒头片或面包糊均可。
(18).简述胆囊造影膳食原则。
(1)造影前一日采用不含脂肪的高糖少渣膳食,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和排出;(2)造影当日禁用早餐,胆囊显影后,进食高脂肪膳;(3)膳食中的脂肪量不低于50g。
(19).简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2)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3)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4)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5)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20).简述测量体重的意义。
(1)反映或长或短时间内营养状况的变化,它能评价人体的营养情况;(2)反映能量的摄取与消耗是否平衡以及脂肪在体内的增加或减少的一个重要指标;(3)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21).简述肌酐试验膳食的原则。
(1)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的总量不超过40g;(2)限制主食用量,每日不超过300g。严格限制副食中的肉类、鱼类、鸡鸭类及豆制品,每日膳食中以不超过一个鸡蛋为原则;(3)如患者感到饥饿,可增加蔬菜、藕粉、果汁等含糖水化物多而不含蛋白质的食物,以补充能量的不足。
(22).简述葡萄糖耐量试验膳食的方法及原则。
(1)方法是空腹时给受试者一定量的糖类,一般用葡萄糖75g,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及进食后30、60、90和120分钟血糖,观察进食后血糖上升和下降的变化来推测糖耐量是否正常。(2)膳食原则:①试验前3天必须摄入足够的糖类,食物中糖类含量≥300g/d,并排除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升糖药物等干扰因素;②试验前一天晚餐后禁食(10~12h)直至翌日早晨试验;③试验日早晨备用特制馒头一个(面粉100g,含糖类75g)。
(23).简述软食的膳食原则。
(1)食物要易于消化,便于咀嚼:食物要切碎,烧烂煮软;(2)不用油炸及粗纤维多的食物,忌用强烈辛辣的调味品;(3)注意补充维生素充足的食物:长期采用软饭,因蔬菜都是切碎煮软,维生素损失较多,故要注意补充,如多用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鲜番茄汁、鲜果汁、菜汤等;(4)营养素含量不低于普通饭,全日能量为5850~9200kJ(1400~2200kcal),蛋白质50~70g。饮食需鲜美可口,一日三餐,在经济条件许可时,下午增加一餐点心。
(24).简述食品污染物的分类。
(1)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污染、寄生虫污染和昆虫污染。(2)化学性污染: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口恶英等;②通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金属容器中的铅、镉、锌,橡胶、塑料中的单体和助剂以及包装材料中的石蜡、油墨等;③食品在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白酒加工中产生的有害的醇类、醛类等;④滥用食品添加剂。(3)物理性污染:分为杂物和放射性污染物两类。
(25).简述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主要的能量营养素;(2)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3)提供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时生理功能为:①增强肠道功能;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降低血糖和胆固醇;④预防结肠癌。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