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高频考点(20)

(1).曾国藩文章学主张是什么?

(1)强调文学与时代关系,明确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2)明确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范畴,强调“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统一;(3)在文学创作强调从理出情;(4)为文主张气盛、推崇雄奇之文。

(2).何谓“宋诗运动”(或什么叫“宋诗派”)?

第一,“宋诗运动”(又称“宋诗派”),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第二,道、咸年间,由朴学家程恩泽、祁?藻等加以提倡,形成了宋诗运动。第三,他们崇尚以文字训诂为诗,强调博学根低,注重读书和反对模拟盛唐的俗滥之风。强调学习江西诗派黄庭坚,进而学杜、韩等唐宋名家,提出作诗要有“性情”、“学问”。第四,宋诗运动的理论为后来“同光体”诗派所继承。

(3).什么叫信、达、雅”

(1)这是近代翻译文学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2)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3)达,即畅达,译者要能弥补原著语言和中国语言之间的差距;(4)雅,译著语言要渊雅;(5)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4).同光体代表诗人和主要创作倾向。

(1)同光体这一诗派是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2)这一诗派颇庞大,也极为复杂,代表诗人有陈衍、郑孝胥、陈三立、沈曾植等;(3)作品较多是咏叹个人身世,描摹山水景物,其中不少人是维新运动的直接参加者,作品中也表现了变法图强,忧怀国事,反对外国侵略的积极内容(4)戊戌变法失败后,大多数诗人逐渐走向消沉,超然物外,或政治上落伍,跟不上时代变化,但仍然写下一些痛恨外敌侵略、忧心国事作品。

(5).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是从哪四方面论述小说的社会作用的?

第一,熏,即小说能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浸,即小说使读者身入其境,期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不断地变化。第三,刺,即小说能突然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情不自禁地受到感动,接受教育。第四,提,即小说能产生一种“移人”的力量,使读者感情完全融入小说中,与作品中的主人翁合而为一。这是一篇改写小说历史地位的论文,小说能给人理想,给人知识,教育人,左右人的风俗喜好。

(6).王国维从哪几方面丰富和发展“意境说的内涵及其审美范畴

《人间词话》阐述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主要有:第一,造境与写境。第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三,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第四,隔与不隔。第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7).鲁迅早期的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何?

第一,鲁迅提出文学必须道“人生之诚理”,“启人生之?机”的创作要求。第二,提倡文学上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反抗精神。第三,要求有选择地吸取和借鉴西方文化。第四,反对国粹主义复古主义倾向,主张文学创作上的“诚、善、美”的统一。

(8).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有哪些特点它在创作上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一,双向性。指新旧流派是同时并存,双向发展的。第二,交错性。新与旧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交错发展的。第三,时代性。就内容方面说,散文为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服务。在形式上,形式不断解放。语言也逐渐趋向通俗化、口语化。第四,开放性。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近代散文向现代散文发展过渡。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思想倾向上,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第二,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第三,语言朝着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第四,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以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

(9).如何评价曾国藩在“桐城中兴”中的作用及其散文创作?

第一,理论上,强调“文章与世变相因”。第二,组织上,发展了一支文学队伍。出现了中兴桐城文的局面。第三,善于部结认识文学本身的某些规律,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散文理论超了一定的作用。

(10).苏曼殊的小说有什么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或意义)

第一,他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喝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第二,小说从争取婚姻自由的角度接触到反封建的主题。第三,小说的悲剧基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时代的迷惘和彷徨,也是时代的企求。同时,小说人物的悲剧性,又是他自己的迷惘、彷徨在小说人物身上的反映。第四,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

(11).近代小说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有哪些

第一,文学刊物的出现,小说自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阵地。第二,小说创作队伍迅速扩大。第三,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第四,小说理论批评兴盛。第五,小说创作艺术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近代小说繁荣的原因:第一,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历史状况,是近代小说繁荣的政治原因。第二,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三,中国传统小说的哺育滋养。第四,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传统观念,提高了小说的地位。第五,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第六,近代小说理论促进了小说创作。

(12).《官场现形记》艺术特色。

(1)结构上基本仿效《儒林外史》块状结构形式,以官场的腐败黑暗为主线,把20多个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和近百人的活动联缀起来;(2)在故事安排上,注意交错杂陈,不断变换时间和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故事性质大抵相同,思想内容并无大异的不足,颇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小说最具特色,是讽刺艺术的运用,作品大多运用漫画式的讽刺夸张式的遣责,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4)在语言运用上,用白话文来写,语言朴实、浅白,也注意人物语言个性化。

(13).龚自珍的诗歌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特点?(或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龚自珍诗歌最突出的特征、特点有两方面:(1)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第一,揭露现实,抨击“衰世”。如《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之十二(楼阁参差未上灯)、《泳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都是代表作品第二,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如《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可为代表。第三,反对思想专制。如《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都是代表作品(2)诗歌突出的艺术成就:第一,构思神奇,想象丰富。他推崇庄子屈原和李白,不少诗歌写得奇警瑰丽,形象飞动,富于浪漫气息。如《西效落花歌》第二,借物寄情,深邃含蓄。借外物的自然特征、兴衰变化,寓自己的情思。他的诗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第三,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他的七言绝句为大宗,占了诗歌的三分之一。《已亥杂诗》315首全部为七绝。他的诗也有自叹怀才不遇的身世。第四,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寓于变化。

(14).秋谨前后期诗歌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不同地方有:第一,秋谨的诗歌创作可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内容和内容在表现上不同。第二,前期,尤其是1903年入京以前的作品,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大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风格多样,前期多抑郁感伤,婉丽缠绵。第三,后期,是她创作的丰收期,出色的才华与革命活动相结合,使她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慨,振聋发聩的呼喊,推翻清王朝的誓言。后期刚健遒劲,慷慨豪放,直抒胸臆,想象奇丽。

(15).辛亥革命前后的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第一、政治抒情诗。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如《放歌》这首诗写自己在家乡却没有家的孤独感,觉得很遗憾。第二,怀友悼亡诗。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另一一些诗或痛心于革命派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或衰悼死难烈士,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对革命同志的深情如《吊鉴湖秋女士》,作者用这首诗来赞悼秋谨坚强的革命意志。第三,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袁世凯演出复辟帝制的丑剧,柳亚子予以痛斥,讨伐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2)艺术特点:第一,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他的诗受宋代陆游、明代陈子龙、夏完淳影响较大,也颇受龚自珍的启发。第二,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藉。第三,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

(16).试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例论述近代长篇小说在题材、结构和人物形象三方面的变化?

第一,他们代表了近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第二,在题材上,全方位地表现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第三,结构上采用块状结构、网状结构及其他结构方式。第四,人物形象以官场各级官吏为代表,多突出其丑恶的一面。

(17).“新文体”在近代散文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新文体”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近代散文变革中一种创造;第二,它是适应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历史要求而产生,它力求冲破古文家法,融骈文、散文、单句、偶句于一炉,自由活泼,富于鼓动性;第三,内容上直接宣传维新变法与爱国主义思想;第四,中国传统文言文一次解放,并且在文坛上取代了桐城派的统治地位,是文言文发展为白话散文进程中一种过渡性质的新体散文。四、评述题

(18).分析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第一,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写了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和《已亥杂诗》等。当时,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利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作者爱祖国,关心现实,是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第二,此诗选自《已亥杂诗》。大概内容是:中国大地的生机的依靠推动历史变革的力量,朝廷判了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变革风雷的期盼作者希望打破思想禁锢,解放人内外,死气沉沉,人才流失,这的确令人悲衰,作者希望天公下降人才,换救这腐朽的社会,此诗第三,艺术上的手法特点:龚自珍在诗中常以风雷、箫剑、花鸟等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表现政治上的涵义,这里的风雷,比喻指一种政治变革的力量,万万齐喑则比喻朝廷内外,死气沉沉。九州生气侍风雷一句中,作者确信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诗的特点:A、政治、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B、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C、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巧设隐喻,喻意深沉。

(19).分析何绍基的《春江》几处渔村矣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第一,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湖南道州人。是宋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多为山水诗和官场应酬诗。著有《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第二,此诗选自《春江》,是山水景物诗,轻灵流丽,形象生动,饶有韵味。表达了作者喜爱家乡的山水之美,热家家乡之情。诗的大意是:作者在船上听到远远传来的渔歌声,岸上的村庄,轻烟袅袅升起,形成像一个个高高的像螺一样形状的山峰,相信一江春水是如此的碧绿。第三,此诗用动、静、形、色等多种方式描写,突出家乡的山水美,手法上艺术上词语优美,自然清新,轻灵流丽,形象生动,有声有色,饶有韵味,如“染”,不但突出轻烟的时间长,而且还是一种轻烟的动态描写,“万峰螺”是一种轻烟形成的像螺一样的形状,但实际也描写成一种动态美。第四,此诗通俗明净,脱口而出,于写景之中刻画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实在是情景交融的好诗,形成一种较高的艺术成就。

(20).简述近代民间文学的四大特征。

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基调。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并以各自独特的风格装点了近代民间文坛。
③形式多样、绚丽多姿。
④描绘广泛,反映深刻。
P244-245

(21).简述我国近代戏剧创作革新、演变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①先从昆曲的衰落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作的剧本,虽仍沿用传奇杂剧的名称,但已冲破了原有的戏曲体制格局,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民主意识,审视社会和反映现实生活,形成了以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解放为主体的近代戏剧创作潮流。
②近代地方戏和乱弹得到兴盛和发展。近代地方戏曲由于题材内容要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土壤中,一开始兴起,就以其内容清新和形式的活泼,博得了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③随着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前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戏曲改良运动,内容包括理论宣传、创作实践、戏曲社团的成立等方面。涌现出了像春柳社、进化团等戏剧社团。
④在西方文化和外来戏剧的影响下,20世纪初出现了以说白和分幕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文明戏,形成我国早期话剧的新形式,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戏剧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
P216-217

(22).简述《洪秀全演义》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1)思想倾向:
①揭露“清廷无道,官吏贪庸”,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种种罪行。
②热情地歌颂太平天国英雄“戮力同心,共挽山河,救民水火”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为革命驰骋沙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③从总体上看,小说肯定和歌颂了反对封建专制的太平天国革命,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艺术特色:
①在结构上,以事件为主线,头绪纷繁,多线发展。在故事情节的描写方面,比较注意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来表明观点。
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比较注意通过特定环境、人物的外在活动、人物的言行举止,多侧面地刻画他们内蕴的性格。
P206-209

(23).简述《老残游记》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老残游记》的特色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①在结构上,以中心人物老残的游历为线索,写他的所见所闻,形式比较自由,以散文的笔法叙事状物,节奏时缓时紧,叙事疏密相间,张驰起伏,富于悬念。
②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形象地塑造了作者所熟悉的张曜、玉贤、刚弼这类“清官“形象,还塑造了一些颇具性格的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作者很善于将传统小说的多种手法融合贯通,人物也在多层次、多侧面的描写中显露其性格特征。特别在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对于提高我国小说的表现力有重要意义。
③小说中的景物、场面描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夹杂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文字优雅,别具韵味,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语言技巧。
P200-201

(24).简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上,受《儒林外史》的块状结构形式的影响,由众多的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綴而成。作品以第一人称手法,把20年“亲见亲闻”之事串联在一起,以吴继之经商由盛到衰作为主要线索,以“九死一生”、吴继之、文述农、苟才等人物时断时续的活动贯串始终,这就使全书起伏照应、前后贯通。其缺点是取材过滥,情节缺少提炼。
②人物塑造上,作者善于用漫画式的手法,以神取形,浓淡相间,寥寥几笔,把一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描画出来。但总的来说,人物形象大多缺少集中概括的典型化创造,往往浮光掠影,人物性格淹没在故事情节之中,缺乏艺术魅力。
P194

(25).简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要思想倾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题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揭露和对统治者卖国媚外的痛恨,它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现强烈的反帝爱国救亡思想。这一作品的思想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反帝爱国思想。
②暴露晚清社会的黑暗、官场腐败。
③揭露社会道德风尚的败坏和堕落。
P190-193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16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