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学前心理学】【00384】高频考点(36)

(1).简述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

答:人的动作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其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更为明显。因为,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的动作。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控,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P291

(2).如何激发婴幼儿的动机?

答: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
(1)培养婴幼儿的兴趣。兴趣性强时,幼儿坚持性行为显著高于兴趣性弱的活动。
(2)鼓励和增加婴幼儿信心。成人态度对幼儿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有自发地活动、尝试进行各种动作的需要,在尝试的探索中获得各种成就感。
(3)帮助幼儿调整自己的态度。幼儿对于行动的态度,影响到他(她)的意志行动;幼儿对意志行动的理解,也有助于其水平的提高;对自我控制方法和其他意志行动方法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意志行动的水平;同伴间的比较,对幼儿的意志行动起着干扰或促进的作用。P315-316

(3).简述幼儿意志行动目的和动机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答:(一)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幼儿期是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的时期,其发展经过如下:
(1)缺乏明确目的。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从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要使幼儿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质结合起来,防止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质产生。
(二)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出现间接化。P3O6-3O8

(4).试述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答: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如下。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儿童动作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动作发展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因此,遗传因素会影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动作的发展与整个身体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而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身高的增长方面遗传因素为63%,男女儿童动作能力发展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遗传决定的。此外,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也与遗传有关。而遗传带来的身体个别部位的特征或缺陷,对相应动作的发展也有影响。
(2)成熟因素。儿童动作的发展受生理成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当婴儿生理上没有成熟到会坐时就让他(她)学坐是无效的,也不利于其身体的发育。儿童动作发展有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抓住时机,在儿童最容易掌握某种动作的时候,促进其发展,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教育和练习。儿童各种基本动作的发展都要经过练习,也就是说,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教育和练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婴幼儿来说,在学习各种动作时,练习与不练习,动作发展区别很大。指导孩子掌握各种动作,主要依靠手把手教,通过小步子的学习和模仿进行的。如,教孩子爬行和穿衣服,都可以采用分步训练的方法。
(4)激发动机。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降低诱惑物的价值、提高幼儿对意志行动理解、同伴间进行比较等方法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些方法能激发孩子良好的动机,促进他们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P312-316

(5).5岁的成成在看动画片时,往往能看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分散注意力;但当他看图书时,相比时间就短了很多,请从影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因素的角度分析:
(1)造成这一差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准备怎样帮助成成提高动作和意志动作的水平?

答:(1)影响因素:①遗传因素。②成熟因素。敏感期。③教育和练习。成熟只是提供了一种生理上的可能性。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练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甬。指导需要技术。④激发动机。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兴趣;鼓励和增加自信心;幼儿自己的态度。(③④是重点,要展开来论述)
(2)结合上题答案进行阐述。P312-317

(6).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儿个方面?

答: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P334-335

(7).学前儿童兴趣发展有哪些阶段及特点?

答:学前儿童兴趣发展有三个阶段及特点如下:(1)兴趣发展初级阶段(出生〜1岁)。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阶段,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
(2)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岁)。进入1岁以后,孩子的兴趣逐渐丰富起来。对活动的、微小的物体,突然消失的物体,成人的动作或活动,以及因果关系感兴趣。2岁后,孩子对语音的兴趣加强,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
(3)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步稳定阶段(3〜6岁)。进入幼儿期后,在婴儿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幼儿兴趣发展主要表现岀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在兴趣的范围方面:孩子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游戏的兴趣是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兴趣,对因果关系的兴趣发展迅速,对动画片、活动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幼儿兴趣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个别差异。P335-337

(8).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

答:(1)个性的独特性。
(2)个性的整体性。
(3)个性的稳定性。
(4)个性的社会性。P319-321

(9).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

答: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标志如下: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孩子刚出生时,心理刚刚开始发生,只具备简单的感觉现象,如微弱的视力、听力及嗅觉、味觉等。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理活动的稳定性逐渐增长,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观察、学习、思想,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婴儿降低,而受自身控制的水平逐渐增高。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幼儿的个性特征已显示岀明显差异。幼儿的气质差异已十分明显。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格开始形成。
(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及相应的自信心已经表现出差异,有的孩子充满信心,有的孩子自控力强。在兴趣爰好方面,有的孩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有的对什么都无所谓;有的喜欢昆虫,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则喜欢舞蹈等。兴趣性强的孩子会有好的发展。P323-325

(10).幼儿期性格发展的年龄特点。

答:幼儿期性格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玩对他们来说永远不会厌倦。活动对形成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3岁以后,儿童游戏中的社会性成分逐渐加强,个体游戏减少,与同伴有联系的、合作性的游戏增多。
(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他们对未见过的、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看看、摸摸。还经常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岀。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教师或父母),也可以是儿童。幼儿模仿的方式可以是即时模仿,也可以是延迟模仿。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P346-347

(11).举例说明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答: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如下:(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①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②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③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④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⑤特殊能力有所表现;⑥创造能力萌芽。
(2)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3)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4)智力发展迅速。(举例说明)P350-354

(12).强强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强强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
(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4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答:(1)强强基本上属于胆汁质气质。因为他的行为表现基本上符合胆汁质的基本特征:精力旺盛,感情用事,做事冲动等。
(2)根据幼儿4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①对胆汁质的幼儿: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②对多血质的幼儿: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③对粘液质的幼儿: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④对抑郁质的幼儿: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P343

(13).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岀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岀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幼儿的模仿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幼儿爱模仿的特点,不能在幼儿面前进行不好的示范。其次,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注教师未能做到这一点。
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作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P347

(14).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其其还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教育措施。

答:(1)他偏于胆汁质。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只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对案例中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P338

(15).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气质进行教育。

答:(1)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只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对案例中抑郁质的儿童,应注意发扬她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她的自信心、机智和敏锐等,帮助她克服疑虑、孤独等不良倾向。P338

(16).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P346-347

(17).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看到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闹。红红妈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5岁的琪琪一次在早操时故意绊倒班里一个小朋友,被发现了还满脸无所谓,甚至有点幸灾乐祸。事后家长和教师仔细询问才知道,琪琪很不服老师表扬的那个小朋友做操好,故意让他当众出丑。
(1)请分析红红和琪琪的心理。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答:(一)心理分析。红红和琪琪的这种行为都是嫉妒情感的表现。一方面,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主我与客我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够强。这种早期情感的出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红红看到妈妈抱别人的孩子表现岀哭闹,是告诉妈妈一个信息,她需要妈妈的爱抚,这是对母亲抚爱的独占性的要求,自我意识越强,这种占有欲越强,包括对物的占有上也是如此。琪琪的行为表明,她已经有强烈的自尊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自己做操没有别人好,就施法拌倒别人使之当众岀丑,从而来缓释自己心中的不平。
嫉妒心是每个人正常的情绪,但嫉妒心强的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会带来不利影响,阻碍人际智能的发展。嫉妒心强的幼儿往往会过分自信,甚至自大,在实际生活中更易产生自卑,发展到用不正当手段去伤害别人。主要在于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过于偏激,在自我认知智能发展方面也会出现困难。
(二)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1)提高孩子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幼儿的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之一。
(2)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幼儿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心理成熟,才能自我排解嫉妒心理。
(3)将嫉妒转化为努力的动力。家长可以尝试将幼儿的嫉妒心转化为竞争意识。
(4)让幼儿参加竞赛型游戏。鼓励幼儿参加一些竞赛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心理调试机能。P327-329

(1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亲子关系的发展。
(2)同伴关系的发展。
(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P356-357

(19).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答: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如下:
(1)在游戏活动兴趣方面表现出差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在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差异: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另外,男孩之间更多打闹,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
(3)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表现出差异:研究显示,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观察力优于女孩。P369

(20).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有哪些特点?

答: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有以下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体。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儿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P379

(21).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答:(1)父母的惩罚。
(2)榜样。
(3)强化。
(4)挫折。P379

(2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3岁)。P359-360

(23).影响亲子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答:(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4)亲子交往还受家庭以及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P363

(24).父母是怎样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答:父母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产生影响表现如下: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从孩子刚出生,父母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P370-371

(25).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阶段。

答:(1)物体中心阶段。
(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P364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18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