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第二部分 心理学-第九章 能力】课本练习题
(1).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是 ( )
A.技能正确答案B
B.能力
C.知识
D.意志
(2).能力发生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
A.性格正确答案C
B.气质
C.素质
D.经验
(3).提出流体智力的是 ( )
A.瑟斯顿正确答案C
B.皮亚杰
C.卡特尔
D.比纳
(4).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
A.智力正确答案C
B.记忆力
C.抽象概括能力
D.思维能力
(5).下列不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 )
A.观察力正确答案D
B.记忆力
C.创造力
D.音乐能力
(6).下列属于认知能力的是 ( )
A.观察力正确答案A
B.劳动能力
C.沟通能力
D.绘画能力
(7).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分为 ( )
A.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正确答案A
B.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D.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8).智力的发展达到高峰的年龄阶段是 ( )
A.0-15岁正确答案B
B.18-25岁
C.25-40岁
D.60岁以后
(9).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皮尔曼正确答案A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10).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的智力理论是 ( )
A.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正确答案A
B.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C.斯滕伯格的三元结构理论
D.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论中的三维不包括 ( )
A.内容正确答案D
B.操作
C.产品
D.结论
(1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 )
A.比纳智力量表正确答案A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3).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下列不属于个体差异的是 ( )
A.天才儿童正确答案C
B.大器晚成
C.多愁善感
D.过目不忘
(14).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正确答案D
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C.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15).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与 【 】
A.原型内化正确答案A
B.原型应用
C.原型启发
D.原型反馈
(16).不依赖文化和知识背景,主要用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 【 】
A.晶体智力正确答案B
B.流体智力
C.经验智力
D.情境智力
(17).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
A.操作能力正确答案B
B.认知能力
C.社交能力
D.创造能力
(18).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
A.定势正确答案D
B.能力
C.习惯
D.技能
(19).按照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对智力活动进行计划和调控的成分是()。
A.元成分正确答案A
B.操作成分
C.知识习得成分
D.内容成分
(20).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21).能力等同于技能。
错误。能力不同于技能。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它是以行动方式被人所掌握,基本上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能力是对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动作的可能性而言。虽然两者都具有概括性,但技能是动作和动作方式的具体概括,能力是调节技能行动方式的心理活动的概括,是较高水平的概括。
(22).智力出现早晚差异的原因是社会制度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错误。智力出现早晚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专攻学科的复杂性,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有的是因为社会制度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可能性;也有的是早期不努力,后来加倍勤奋的结果。
(23).创造力测验适用范围广,但是不易控制,其信度和效度比较令人满意。
错误。创造力测验是对个体的创造力水平进行量化。它适用范围广、易控制,结果易于统计和解释。但是它的信度和效度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24).简述智力的测验功用。
从实际应用角度看,智力测验的功用有人才选拔、岗位安置、临床诊断、教育评价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智力测验的功用有搜集资料、提出和检验假设及实验分组等。
(25).1983年,加德纳在著作《心智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能”概念。多元智能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渐广泛0 2000年之后,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在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多元智能”热潮。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加德纳对智力的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即主要指建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以下八种:(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音乐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社交智力;(7)自我意识智力;(8)自然观察者智力。八种智力地位同等重要,只是在特定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八种智力相互独立,不能迁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为多元智力而教,用多元智力来教,教好多元智力。突破原先的按成绩单一维度评价学生,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长处,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适应学校课程。
(26).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将智力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2)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3)流体智力的发展一般人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 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7).智商的计算不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错误。
比率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衡量的是个体的智力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所以,智商的计算需要考虑年龄特征。
(28).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