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古代汉语(二)】【11495】高频考点(2)
(1).下列姓氏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A.仇Chóu正确答案C
B.解jiě
C.种Chóng
D.尉迟Wèichí
(2).下列各组通假字中属于音近通假的一组是()
A.蚤~早正确答案B
B.政~征
C.无~毋
D.要~邀
(3).律诗的八句可以分为四联,其中必须对仗的是()
A.首、尾两联正确答案C
B.首、颌两联
C.颔、颈两联
D.颈、尾两联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现象的是
A.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说-悦]正确答案D
B.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亨-烹]
C.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来-徕]
D.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毫]
(5).在“鼓之以雷遥,润之以风雨”这个句子里,“风雨”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互文见义正确答案C
B.共用
C.复合偏义
D.分承
(6).“渡远荆门外”的平仄是
A.平平平仄仄正确答案D
B.平平仄仄平
C.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
(7).下列句子标点有误,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是
*癸丑,以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
A.词汇方面正确答案D
B.语法方面
C.音韵方面
D.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8).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的是
A.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正确答案C
B.子温而厉,威面不猛,恭而安。
C.觉而起,起而归。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9).下列句子中的“之”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曰:否,以粟易之。正确答案A
B.虎兕出于柳,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10).在“多人不能无生得失”这个句子中,“得失”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共用正确答案B
B.复合偏义
C.互文见义
D.分承
(11).下列句子标点有误,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是
*其年,革遁人行都,厢吏执之以闻,遂下大理狱,具枭于市。
A.词汇方面正确答案A
B.语法方面
C.音韵方面
D.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12).“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这个句子中的“相”是一个
A.代词正确答案B
B.副词
C.名词
D.形容词
(13).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属于引进比较的对象的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颁。正确答案C
B.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
C.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14).下列副词属于程度副词的是
A.独正确答案B
B.至
C.请
D.都
(15).在“请略陈固陋”这句话中,“略”属于()
A.时间副词正确答案C
B.范围副词
C.程度副词
D.情态副词
(16).下列谦敬副词中属于表谦副词的是()
A.泰正确答案A
B.请
C.谨
D.幸
(17).下列句中的“之”字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确答案A
B.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18).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几个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
A.委婉正确答案B
B.共用
C.用典
D.分承
(19).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传是指西汉毛亨的注正确答案C
B.笺是指东汉郑玄的注
C.正义是指唐陆德明的注
D.疏是指唐孔颖达的注
(20).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可用“对”和“粘”的规则来掌握,“对”是指()
A.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同正确答案B
B.同一联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
C.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同
D.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头二字的平仄相反
(21).造成下面的句子标点错误的原因属于()
*癸丑,以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
A.词汇方面正确答案D
B.语法方面
C.音韵方面
D.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22).“在地者莫明於水火”中的“莫”是一个()
A.无定代词正确答案A
B.疑问代词
C.指示代词
D.人称代词
(23).下列句中的“以”字属于连词的是()
A.斧斤以时人山林正确答案D
B.吾必有以重报母
C.君子不以言举人
D.古之民朴以厚
(24).下列句中的“之”字用作动词的一句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确答案D
B.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
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25).下列联绵词中两个音节具有叠韵关系的是()
A.仓庚正确答案A
B.逶迤
C.萧瑟
D.栗烈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