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随堂练习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高频考点(56)

(1).简析《月牙儿》在思想及艺术上的成就。

《月牙儿》根据被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重写,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月牙儿》是以散文诗笔法来写小说,贯穿全文的“月牙儿”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是对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构成境界、渲染气氛、烘托心理、联络结构、舍蓄点题等多重作用。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2).简析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孙犁擅长以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虽以抗战生活为题材,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往往是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孙犁小说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不仅洋溢着冀中平原淳厚的泥土气息和水淀荷花的幽幽清香,而且与人物的心境、情节的发展相契合。孙犁很注意小说语言的优美,描写、叙述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而人物语言也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和口语化。总之,孙犁的小说具有散文的韵味,充溢着既深沉,又明丽的诗的情调。

(3).试述《骆驼祥子》中样子悲剧的原因。

祥子的生活经历是一个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是个奢望。祥子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求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成了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另外,与车厂主女儿虎妞的婚姻也是祥子生活悲剧的因素之一。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同之处,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曾经企图反抗命运,却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虎妞的纠缠,她对于祥子的性欲和物欲的要求,对于祥子来说就是一种灾难。作品对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也进行了充分的发掘,对祥子思想上的局限与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作了深刻的揭示。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构成他的悲剧的主观因素。祥子从一开始就执著地自以为只要拼命苦干,就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一旦期望落空就立即走到反面去。祥子虽然是个体力上的强者,心灵上却常常是个弱者。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他逐渐地自暴自弃起来,他对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无力作出解答,最终失去了全部道德价值,从人道走入了兽道。祥子的悲剧是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命运和人类生存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

(4).试述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为时代激情与人生哲理的有机结合。他的许多政治抒情诗密切关注时代风云,以火热的激情表达重大的社会主题。诗中往往活跃着一位将“自我”融入“大我”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都洋溢着对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往情深;同时,这位抒情主人公对现实生活、人生理想和革命前程的理解与思考,也因化作染上鲜明时代色彩的形象、凝聚着深刻隽永的哲理而更能启发人的心智,引发读者精神上的共鸣。郭小川诗中所蕴涵的哲理。并非居高临下的政治说教,而是在时代的感召下,从生活矿藏中结晶出来的一种激情表达,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自然分外引人瞩目。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还表现为对形式技巧的刻意求新,多方探索。诗人曾在《月下集·权当序言》中说:“我在努力尝试各种体裁……民歌体、新格律体、自由体、半自由体、‘楼梯式’以及其他各种体,只要能够有助于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20世纪50年代,他的《致青年公民》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但这一外来形式经过他的消化与改造,已具备了中国特色:不仅外观上保持了阶梯般的整齐,而且能有规律地押韵,分行的长句也未失却内在的节奏,读来全无生搬硬套的痕迹。20世纪60年代,他的不少名篇均系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成功地借鉴了我国古典辞赋善于铺张、渲染、排比、重叠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新辞赋体”。这种诗体句式偏长、气度恢宏,情、理、景、物常融为一体,且节奏自由,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甘蔗林——青纱帐》读来如行云流水.美感充盈,这除了得益于构思的新颖、意象的别致外,铺张、排比、对偶等辞赋手法的出色运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历史、今天与昨天、幸福与斗争联系起来,两相比照,不仅使全诗回荡着既激越又柔和的抒情旋律,而且也让我们领略到一种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生动气韵。

(5).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1)纷繁复杂的人物世界、宏大宽阔的社会场景、气势宏伟的艺术构架。(2)描述的生活场景准确并且广泛,描述多绘声绘色,精彩生动。(3)细致把握人物心理。(4)通篇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6).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

1. 对中国传统的评书体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2. 小说写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或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和完整的写法,抛弃了呆板的套式,加以革新。3. 人物塑造上,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开人物的性格。4. 说语言方面,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7).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往往以超脱于政治与阶级的观点去看待人生。努力寻求一种普遍的永恒的东西,作品带有较多的抽象意味。(2)描述了新旧交替的中国都市男男女女千疮百孔的经历,并集中地暴露了每个人身上的那种邪恶性。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十八春》中的姐姐曼璐。(3)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现代都市社会封建性的生活、道德观念与日益浓厚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尖锐矛盾。(4)真切地表达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艺术特色(1)将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智慧与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结合起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融汇新旧、雅俗共赏的典范文本。《传奇》有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金瓶梅》的继承;(2)貌似陈旧的古典情调中时时沉淀着浓稠的现代人生体验;(3)华美、富丽、苍凉、雅致而通俗的传统笔法常常反馈出现代小说技巧的高超;(4)小说语言既纤细、精致,又潇洒、空灵,有力地传达出作品的情调、氛围与底蕴。散溢着持久的艺术魅力。

(8).孤岛文学

(1)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被称为“孤岛文学”,时间从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2)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是杂文和戏剧,代表作家有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以及于伶、阿英等。

(9).论述穆旦诗歌的“自我“形象。

(1)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时代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2)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在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感悟与沉思中,交织着他对人类命运、历史沉浮和民族忧患的沉思,使他的诗以痛苦的丰富和感情的严峻著称。(3)穆旦的诗,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我”正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反映,在“我”的形象系谱中显示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

(10).《百合花》

1.茹志鹃成名作短篇小说,形成“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2.取材于人民解放运动,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描写,赞美英雄战士与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

(11).韩少功《爸爸爸》的人物塑造与文体特色。

(1)塑造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呈现了一种具有远古意识、初民思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展现了人性中的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2)文体上也有其独特的贡献,全文弥漫着一种飘忽不定的、扑朔迷离的神秘感。通过象征等手法,营造出神秘诡异的艺术氛围,启发读者去思考更深层的意蕴。

(12).马原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1.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的形象,并以此来拆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使得小说呈现出既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2.马原所叙述的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联系的、互不相关的片断,这些片断只是靠马原的叙述“强制性”地拼合在一个小说之中。3.马原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故事因此也丧失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备的意义。

(13).余秋雨的散文特色

(1)在古今文明的对比中,体现深沉的文化忧患意识;(2)从人文山水出发,表现厚重的历史感;其文化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史”的重视,但余秋雨笔下的“历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的散文自人文山水出发,最终归结到对文化的思考,历史只是文化的附丽物。(3)在余秋雨的散文里,经常可以见到洞幽烛微、层层深入、充满哲学思辨和独特体验的理性精神闪光点。(4)行云流水、华丽雍容、时时在变化中可见思维的机智的散文语言。(5)采用了小说式的叙事形态。

(14).《日出》的结构艺术特色

(1)矛盾冲突的生活化。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用诸多生活的片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2)矛盾冲突和生活画面有其内在的统一性,由内在的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的“观念”和外在的串缀全剧的串线人物去达到的。(3)采用暗场处理的方法,对戏剧结构起辅助作用。如始终牵制着场上人物命运的未出场的金八,在成了各种事件的一条潜在的连缀线;反复出现的打夯工人的歌声,增强了戏剧的整体感。

(15).舒婷诗歌思想和艺术特色。

(1)表现了从“文革”中起步的一代青年从狂热、迷茫到觉醒、奋起与追求的心灵历程,也表现了青年人深厚的友情、爱情的美丽、忧伤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她的不少诗歌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2)舒婷能够把对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和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感知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诗歌获得深广的社会内涵及丰厚的人性内容;(3)舒婷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联想和意象的拼接与组合,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舒婷的诗歌典雅、端丽,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6).《野草》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成就。

(1)是鲁迅在艺术探索上的新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2)是诗与散文的结合,采用以抒情为主的手法,往篇幅较短,内容含蓄、凝练,具备诗的构思和意境。(3)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对现实景象和梦境的交错描写。(4)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派生出句式、节奏上的回环反复,旨远而词约,言尽而意永,常有一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情外之理,把散文诗的抒情特点及诗的意韵发挥到了极致。(5)大量运用了象征、隐喻手法,写实的画面与象征、隐喻的内涵共同构成了一个幽深奇崛的艺术境界,发人深思。

(17).“反思小说”

“反思小说”的出现晚于“伤痕文学”,它以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国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作为标志。比之于“伤痕天学”,“反思小说“在历史内容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它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由“文革”向前推至50年代中期,对解放以来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作家的目光更为深邃,作品的主题也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反思小说”的主要作品还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刘真的《黑旗》、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叶文玲的《心香》、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李国文的《月食》、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18).《金锁记》

(1)张爱玲的中篇小说。(2分)(2)内容写曹七巧嫁到姜公馆,用自己的青春作为抵押,终于得到一笔遗产。(1分)(3)黄金枷锁扭曲了曹七巧的人性,使她成为一个变态女人。(1分)

(19).《包身工》

①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②作者夏衍;③内容揭露控诉日本资本家残酷压榨中国女工的罪行。

(20).简要评价郭沫若的《女神》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它继胡适《尝试集》后,以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打破了旧体诗的表现形式,是新诗奠基之作;②它以叛逆、创造的精神,启示新诗革命首先是内容革命;③它表现了作者关于形式绝对自由的主张,创造了多样的自由诗形,在艺术上提供了新鲜经验。

(21).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

(1)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明确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2)“人的文学”是人道主义的文学,这种人道主义文学是灵肉一致的文学。(3)反对违背人性的礼法制度和兽性的遗留,排斥“非人的文学”。

(22).为什么说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艾青的诗总是蕴藏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感情,农民的忧郁升华到新时代的高度,凝聚着对祖国、民族前途的热切思考,(2分)艾青的诗有独特的意象创造,重视对生活的感受、观察与认识;(2分)艾青的诗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忠于现实的传统,(2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艺术技巧;(2分)艾青完成了历史的“综合”,所以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使得五四自由体新诗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高度的诗人;(2分)艾青的代表诗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等最突出地体现了上述特点。(2分)本题必须结合。

(23).联系作品,分析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性。

①《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②作品对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斗争作了广泛深刻的反映。③作品是异族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遇折磨的痛史与惶惑、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④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悲壮历史。

(24).《日出》

《日出》是曹禺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1分)剧本的主题鲜明,即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1分)“日出”是象征,寓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代替。(1分)陈白露是剧中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的悲剧角色。(1分)

(2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简称《讲话》。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称为“引言”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热烈的讨论,5月23日,毛泽东作了称为“结论”的发言。“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分)《讲话》紧紧围绕“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和“如何去服务”两个问题展开,在当时及以后成为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文艺政策的依据。(2分)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1016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