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2021年《教育心理学(小学)》标准预测试卷四考试真题
(1).埃里克森认为下列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A.学前期正确答案B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泛化正确答案A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3).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正确答案B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4).将教学目标逐渐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
A.教学事项正确答案C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5).教师针对个别学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D
B.配置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正确答案B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7).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正确答案C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正确答案D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9).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的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正确答案C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10).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正确答案B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1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共同要素说正确答案A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2).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正确答案D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13).教育心理学初创始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正确答案C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O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1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正确答案D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5)..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正确答案C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1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正确答案B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17).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A.观察正确答案D
B.示范
C.练习
D.。
(18).一般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正确答案B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19).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正确答案D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20).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A.知识的迁移正确答案C
B.技能的迁移
C.行为规范的迁移
D.学习经验的迁移
(21).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在进行研究时应遵循以下哪几条原则?()
A.主观性原则正确答案BCDE
B.系统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综合创造原则
E.客观性原则
(22).奥苏贝尔的问题解决模式的步骤有()
A.呈现问题正确答案ABCD
B.明确条件与目标
C.填补空隙
D.验证结论
E.综合分析
(23).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正确答案ABCD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形象运算阶段
(24).在评估性会谈中,教师应运用的专门技术有()
A.倾听正确答案ABCDE
B.鼓励
C.询问
D.反映
E.澄清
(25).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方法分为哪几步?()
A.准备阶段正确答案ABCE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分析阶段
E.验证阶段
(26).情感的学习是指情感系统的习得,包括()
A.心境、激情和应激的调节正确答案ABCD
B.道德感的形成
C.理智感的形成
D.美感的形成
E.羞耻感的形式
(27).奥苏贝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
A.类属学习正确答案ACD
B.派生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上位学习
(28).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A.生理的个别差异正确答案CD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E.性格的差异
(29).教师的威信有()
A.权力威信正确答案AB
B.信服威信
C.知识威信
D.人品威信
E.专业威信
(30).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A.计划策略正确答案ABC
B.监控策略
C.自我调节策略
D.注意策略
E.复述策略
(31).{pz_填空}是一种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
痕迹衰退说|
(32).程序性知识也叫{pz_填空},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操作性知识|
(33).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pz_填空};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要达到的目标|
(34).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pz_填空}三种类型。
对抗的|
(3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pz_填空}、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
(36).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pz_填空}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
(3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pz_填空}。
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38).奧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pz_填空}。
附属内驱力|
(39).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pz_填空},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工作记忆|
(40).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pz_填空}等环节构成。
迁移|
(41).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4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43).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44).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与我关系的认识。
(45).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存储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论”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简评。
(47).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1)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2)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3)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个別指导教学法都是最佳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方法。
(4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9).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
(50).谈谈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调整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教师往往把它看作是一个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51).分析小学儿童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
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 (1)原因。归纳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造成儿童在自尊或情感上的挫折而出走。 ②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伙用极具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儿童会因为逐渐沉溺于这些活动而实际上造成出走的局面。 ③和儿童不良的个性心理有关。 ④某些在学校中始终受到老师重视的学生,缺少经历生活挫折的心理准备,也会因为偶然的失落而产生出走行为。 (2)防止和对待儿童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对策: ①父母不要过分娇宠是预防出走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走向另一极端,采用体罚、辱骂的方式对待孩子。 ②成人要学会尊重和爱护儿童,要有理有节,不姑息儿童的错误。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