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考试】【三级(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第三节 集体合同管理】课本练习题
(1).简要说明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签订集体合同,应遵循下列程序: (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①劳动者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以集体合同签约人的资格,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须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②用人单位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 (2)协商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其主要步骤为: ①协商准备。双方签约人为集体协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协商代表,拟订协商方案,预约协商内容、日期、地点; ②协商会议。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a.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 b.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 c.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 d.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③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4)审核期限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 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1 5日内未提出疑义的,自第1 6日起,集体合同自行生效。 (5)集体合同的公布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2).简述集体合同的意义及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集体合同的意义如下: 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2)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3).简述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
(1)集体合同的履行。 1)集体合同只要符合主体、内容、形式、程序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就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就应履行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这里所谓集体合同的关系人,是指由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不论其是否是工会会员,以及在集体合同的存续期间新被录用的职工)和用人单位所代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等。 2)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其中,劳动标准性条款的履行,应在合同的有效期间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各项标准实际和全面履行合同,确保劳动者利益的实现;目标性条款的履行,应将所约定的项目列入并落实在企业计划和工会工作计划之中,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计划。在履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企业行政必须与工会密切协作。工会会员和非会员劳动者虽不是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但却是集体合同的关系人,因集体合同的存在而应承担履行集体合同的义务。 (2)履行的监督检查。 集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企业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的责任,也可以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企业内工会的各级组织应当及时向企业工会报告本组织所在团体的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工会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通报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集体合同的履行实行民主监督。 (3)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工会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
(4).简述集体合同的概念。
(1)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2)集体合同根据协商、签约代表所代表的范围的不同,分为基层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等。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即集体合同由基层工会组织与企业签订,只对签订单位具有法律效力。
(5).简述集体合同的内容。
(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 1)劳动报酬。①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②工资支付办法。③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④工资调整办法。⑤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⑥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⑦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2)工作时间:①工时制度。②加班加点办法。③特殊工种的工作时间。④劳动定额标准。 3)休息休假:①日休息时间、周休息日安排、年休假办法。②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职工的休息休假。③其他假期。 4)劳动安全卫生:①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②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③安全操作规程。④劳保用品发放标准。⑤定期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体检。 5)补充保险和福利:①补充保险的种类、范围。②基本福利制度和福利设施。③医疗期延长及其待遇。④职工亲属福利制度。 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②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③女职工、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④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登记制度。 7)职业技能培训:①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规划及年度计划。②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提取和使用。③保障和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8)劳动合同管理:①劳动合同签订时间。②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的条件。③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续订的一般原则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④试用期的条件和期限。 9)奖惩:①劳动纪律。②考核奖惩制度。③奖惩程序。 10)裁员。①裁员的方案。②裁员的程序。③裁员的实施办法和补偿标准。前述集体合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劳动条件的所有部分,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协商单位协商订立集体合同时都要包括上述内容。 (2)一般性规定。规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的有关规则。包括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内容。 (3)过渡性规定。规定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内容。 (4)其他规定。此项条款通常作为劳动条件标准的补充条款,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此类规定一般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是作为签约方的义务而存在。
(6).简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它可以涉及集体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7).简述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 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8).简要说明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签订集体合同,应遵循下列程序: (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 ①劳动者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须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②用人单位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 (2)协商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其主要步骤为: ①协商准备。双方签约人为集体协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协商代表,拟订协商方案,预约协商内容、日期、地点; ②协商会议。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并按下列程序进行:a.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b.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c.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d.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③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4)经过审核,集体合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5)公布集体合同 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
(9).简述集体合同的特征。
(1)集体合同是整体性规定劳动条件的协议,集体合同反映的是以劳动条件为实质内容的关系,整体性地规定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权利与义务,现存劳动关系的存在是集体合同存在的基础。 (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当事人不能是劳动者个人或劳动者中的其他团体或组织,而只能由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则由劳动者按照一定的程序推举的代表为其代表。 (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集体合同文本须提交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经审核通过的集体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10).去年年初,某民营企业的400多名员工,集体联合起来抗议企业没有重视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人们看过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测报告,知道企业的生产条件没有达标,对工人身体是有危害的。但该企业没有成立工会,而且工人大多数文化层次比较低,对法律方面了解甚少。正好,负责他们这一片的商会代表高某因事来到该企业,而且高某为人比较热心,和企业的大部分职工都非常熟悉,对法律也非常了解。有一部分工人就建议让高某来代替工人和企业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从而督促企业在短时间整改工人的工作环境。 企业最终也同意了,由高某和企业的副总经理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 请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对本案例作出评价。
(1)依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以高某为最高代表所签订的集体合同无效。因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集体合同是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而上述案例中,高某为当地商会会员而非该民营企业职工,故其签订的集体合同无效。 该民营企业职工应选择职工代表,再由其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2)依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副总经理签订的集体合同无效。因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签约人应为法定代表人,而副总经理并不是法定代表人。 该集体合同的企业签约人应由身为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总经理签订。
(11).简述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
(1)集体合同的履行。已经生效的集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应该履行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这里所谓的集体合同的关系人是指由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不论其是否是工会会员,也包括在集体合同的存续期间新被录用的职工)、用人单位所代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等。 集体合同的履行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其中,劳动标准性条款的履行,应在合同的有效期间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各项标准签订和履行合同,确保劳动者利益的实现;目标性条款的履行,应将所约定的项目列入并落实在企业计划和工会工作计划之中,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计划。在履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企业行政必须与工会密切协作。工会会员和非会员劳动者虽不是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但却是集体合同的关系人,因集体合同的存在而应承担履行集体合同的义务。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更多优质题库用,实时更新,金考典软件考,下载链接 www.jinkaodian.com (2)履行的监督检查。集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企业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的责任,也可以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企业内工会的各级组织应当及时向企业工会报告本组织所在团体的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工会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通报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集体合同的履行实行民主监督。 (3)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