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自考】【社会心理学(一)】【00266】高频考点(2)
(1).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正确答案A
B.自我
C.成功失败
D.价值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网络成为()
A.图式正确答案A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内隐认知
(3).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成为()
A.印象管理正确答案B
B.印象形成
C.个体印象
D.个体信息
(4).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刻板印象正确答案D
B.光环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5).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A.信息内容正确答案C
B.信息数量
C.信息顺序
D.信息真实性
(6).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A.特制印象正确答案C
B.印象形成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7).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A.印象形成正确答案D
B.第一印象
C.总体印象
D.刻板印象
(8).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这是()
A.简约模式正确答案D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法模式
(9).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A.印象定位正确答案B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10).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
A.归因正确答案A
B.探索
C.图式
D.评价
(11).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的单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A.成败归因正确答案C
B.稳定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
(12).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
A.情绪正确答案A
B.人格
C.智力
D.能力
(13).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有不同的解释。
A.控制源正确答案A
B.内外因
C.稳定性
D.可控性
(14).海德(1958)认为,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原则。
A.不变性正确答案A
B.易变性
C.协变性
D.特异性
(15).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协变。
A.共同性正确答案D
B.一致性
C.特异性
D.规律性
(16).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倾向。
A.自我暴露正确答案D
B.自我防卫
C.自我抬高
D.自我价值保护
(17).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A.U型曲线正确答案B
B.倒U型曲线
C.线性关系
D.指数曲线
(18).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称为()
A.亲合动机正确答案A
B.成就动机
C.利他动机
D.优势动机
(19).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
A.越强正确答案A
B.越弱
C.越稳定
D.越难预测
(20).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的关系。
A.正相关正确答案A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很复杂
(21).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
A.归因过程正确答案C
B.定势过程
C.动机过程
D.转换过程
(22).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
A.亲合动机正确答案B
B.权利动机
C.亲社会动机
D.侵犯动机
(23).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的关系。
A.正相关正确答案A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很复杂
(24).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正确答案B
B.他人在场対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25).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A.越少正确答案A
B.越难预测
C.越多
D.越迅速增加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