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 > 正文内容

校对题:按照原稿改正校样中的错误;若认为原稿有差错,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校对题:按照原稿改正校样中的错误;若认为原稿有差错,用黑色墨水笔以校对质疑的方式指出。

 

  【原稿】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每年因台风、闪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在我国,每年的5-l0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击也较多发生。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进一步加剧。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次台风登陆时能带来几十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水量,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总量的25~30%!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赤道地区太阳光照强烈,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就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台风,地球将失去热平衡。台风产生于高温高湿海洋环境,在它的移动过程中,大风(最快时速可达300千米)将低纬度的热量和水汽带到中高纬度地区,从而形成了南北之间水热交换,以维持全球“海-气系统’’的热平衡。

 

  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海上发生台风吋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三四摄氏度,同时,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表层浮游藻类的繁殖,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世照射。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l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约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10万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另外,大气中还含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离氮。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熔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合成”的氮肥就有20亿吨。这20亿吨氮肥从大而降,相当于全球化肥总产量的8~10倍。

 

  【校样】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每年因台风、闪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在我国,每年的5--l0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击也较多发生。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进一步加剧。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次台风登陆时能带来十几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水量,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总量的25~30%!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赤道地区太阳照光强烈,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就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台风,地球将矢去热平衡。台风产生于高温高湿润海洋环境,在它的移动过程中,大风(最快吋速可达300千米)将低纬度的热量和水汽带到中高纬度地区,从而形成了南北之间水热交换,以维持全球“海气系统”的平衡。

 

  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海上发生台风时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三四摄氏度,同时,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表层浮游藻类的繁殖,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l亿多次闪电,

 

  平均每秒钟约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10万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另外,大气中还含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离氮。

 

  闪电吋,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氮化氧。大雨又将二氧化氮熔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合成”的氮肥就有20亿吨。这20亿吨氮肥从天而降,相当干全球化肥总产量的8~10倍。

( 1 )在气象学上→[首空2 字] 

( 2 )在我国→[另起段]

( 3 )季节:→季节。

( 4 )设有→没有

( 5 )十几亿→几十亿

( 6 ) 25 →25 % [同时附加问号]

( 7 )太阳照光→太阳光照

( 8 )矢去→失去

( 9 )高湿润→高湿

( 10 )热交换→[改为宋体]

( 11 )平衡→热平衡

( 12 )来源→[改为正常字距]

( 13 )不但臭→不但不臭

( 14 )闪电过程中→[接排]

( 15 )清新宜人→清新宜人。

( 16 )千瓦.时→千瓦· 时

( 17 )二氮化氧→二氧化氮

( 18 )熔解→溶解[同时附加问号]

( 19 )相当干→相当于

( 20 ) 8 一10 倍→8 、10 倍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320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