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翰林刷题小程序真题 > 正文内容

【成人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00653】2022年04月考试真题

(1).宋代的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称为

A.进奏院制度
B.“定本”制度
C.“承发朝报保头人”制度
D.枢密院抽检制度
正确答案B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A.马礼逊
B.米怜
C.麦都思
D.吉德
正确答案B

(3).1893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以经济新闻为重点的报纸,不久成了《申报》的劲敌,这张报纸是

A.《字林沪报》
B.《新闻报》
C.《上海新报》
D.《华字日报》
正确答案B

(4).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正确答案C

(5).《知新报》的创刊地点是

A.北京
B.上海
C.长沙
D.澳门
正确答案D

(6).1895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提出的报刊观念是

A.“报纸,即民史也”
B.“去塞求通”
C.“先知先觉之天职”
D.“设报达聪”
正确答案D

(7).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在日本东京创办《甲寅》杂志,主持该刊笔政的是

A.章太炎
B.胡汉民
C.戴季陶
D.章士钊
正确答案D

(8).以下关于《民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B.曾与《新民丛报》发生论战
C.1905年创办于东京
D.章太炎一直担任主编
正确答案D

(9).1916年8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的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胡政之
D.林白水
正确答案B

(10).1925年,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五卅运动”的宣传,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血潮日刊》
C.《公理日报》
D.《国货日报》
正确答案A

(11).上海《民国日报》新办《觉悟》副刊时,协助主编邵力子办刊的是

A.陈望道
B.周瘦鹃
C.谢六逸
D.张东荪
正确答案A

(12).1920年7月,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的通讯社是

A.国民通讯社
B.红色中华通讯社
C.中俄通讯社
D.劳动通讯社
正确答案C

(13).最早采访报道了苏维埃俄国的新闻记者之一,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是

A.张闻天
B.俞颂华
C.李宗武
D.瞿秋白
正确答案D

(14).左翼文化运动中,鲁迅发表文章比较多的一个报纸是

A.《申报》
B.《大公报》
C.《红色中华》
D.《中央日报》
正确答案A

(15).1922年,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是

A.陈独秀
B.蔡和森
C.毛泽东
D.瞿秋白
正确答案B

(16).最初发表毛泽东《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两篇报告的刊物是

A.《斗争》
B.《苏区工人》
C.《解放》
D.《青年实话》
正确答案A

(17).1936年,在西安电台通过英语广播向世界报道“西安事变”情况的记者是

A.艾格丽丝·史沫特莱
B.海伦·福斯特·斯诺
C.赵敏恒
D.萧乾
正确答案A

(18).1945年9月1日记者节,重庆有报纸发表了社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该报是

A.《文汇周报》
B.《新华日报》
C.《大公报》
D.《新民报》
正确答案B

(19).曾在东南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自谦为“华侨新闻界的马前卒”的报刊活动家是

A.胡政之
B.胡愈之
C.邹帮奋
D.范长江
正确答案B

(20).1948年5月,发表社论《旧中国在灭亡,新中国在前进》批驳“第三条道路”的是

A.《华商报》
B.新华广播电台
C.新华社
D.《新中华报》
正确答案C

(21).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A.“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D.“保护报道一切新闻的自由”
正确答案A

(22).1956年,一度改版为国家教育部机关报《教师报》的报纸是

A.《新民报》
B.《大公报》
C.《文汇报》
D.《光明日报》
正确答案C

(23).1961年,刘少奇同《人民日报》、新华社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记者和编辑的专业工作是

A.调查研究
B.撰写内参
C.典型报道
D.经济宣传
正确答案A

(24).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报刊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

A.深度报道
B.连续报道
C.杂文作品
D.通讯作品
正确答案D

(25).文革小报最早出现于北京的

A.理论组
B.大专院校
C.宣传队
D.写作组
正确答案B

(26).1975年,“朱穆李事件”当事人中担任新华社副社长的是

A.朱穆之
B.李琴
C.穆青
D.郭超人
正确答案C

(27).1989年,党中央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提出的宣传方针是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B.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C.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D.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正确答案D

(28).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社会热点透视节目是

A.《新闻纵横》
B.《焦点访谈》
C.《观察与思考》
D.《面对面》
正确答案B

(29).20世纪六七十年代,董事会主席为邵逸夫的香港电视公司是

A.亚洲电视台
B.丽的电视台
C.无线电视台
D.无线电视卫星台
正确答案C

(30).澳门负责管理与监督报刊等与新闻工作有关的机构是

A.新闻司
B.澳门记者联合会
C.立法局
D.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
正确答案A

(31).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包括

A.发表政论文章
B.改革新闻报道
C.重视真实性原则
D.重视发表副刊文字
E.重视宗教内容
正确答案ABD

(32).1919年前后,在《每周评论》影响下,全国各地出版了一批与之类似的时事评述性周报,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A.湖南《湘江评论》
B.上海《星期评论》
C.浙江《钱江评论》
D.成都《星期日》
E.天津《国闻周报》
正确答案ABCD

(33).抗战时期,范长江描写西北情况、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是

A.《中国的西北角》
B.《塞上行》
C.《西行漫记》
D.《伟大的道路》
E.《中国红军在前进》
正确答案AB

(34).1954年后,为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而出版的相关书籍有

A.《学习< 真理报 >的经验》
B.《苏联广播工作经验》
C.《苏联报刊工作经验》
D.《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E.《塔斯社工作经验》
正确答案ABCE

(35).1958年,创办新闻系(或新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

A.暨南大学
B.中国人民大学
C.杭州大学
D.安徽大学
E.江西大学
正确答案ACDE

(36).简述袁世凯统治时期控制新闻舆论的目的及主要手段。

扑灭了二次革命,袁世凯不但专制独裁,还想复辟帝制,为此,他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了对社会舆论和新闻界的控制:
(1)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
(2)

(37).简述“拒检运动”的起因及其意义。

起因: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意义: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常委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査制度的决定与办法。至此,拒检运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P250-252

(38).简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新闻工作进行的调整与改进。

(1)检查工作,总结经验;
(2)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3)报刊知识性加强,杂文兴旺。P327-330

(39).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作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第一,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和一些维新派大臣促使光绪皇帝下了允许官绅士民办报的诏书,几千年来的封建言禁被冲垮。后来尽管发生了戊戌政变,但是封建统治者垄断新闻事业的时代毕竟结束了。
第二,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办报后,社会上对报纸、报人的看法为之一变,这些人不仅学贯中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变法维新的领袖,他们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深深地影响了广大读者。
第三,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先河。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疾呼救亡,直陈时弊,介绍西学,要求变法,谈古论今,条理清晰,感情充沛,语言半文半白,有时还夹有口语、俚语及外国语法,因而平易畅达,易于表现新思想。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P57-58

(40).试述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对党的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及其意义。

要求: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意义: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P277

(41).郭士立

《东西洋考》的创办人郭士立身为传教士,实际上既参与鸦片走私贸易,又进行间谍活动,1831年至1833年他曾三次到中国沿海航行,收集情报。P16

(42).报馆的“两大天职”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就办不成事,但有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P71

(43).《中国青年》

1923年8月,团中央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周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P149

(44).《新生》事件

1935年5月,上海《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刊载《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其中说到现阶段日本的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是日本军部借以掩饰罪恶统治的摆设品式的“古董”。日本驻沪总领事竟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名,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种种无理要求。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新生》事件”。P198

(45).“两报一刊”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合称。“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报一刊”常常联合发表社论或文章,成为传递毛泽东“最新指示”的特殊媒介。“两报一刊”发表社论,各地报刊都要全文转载,广播电台全文播放。P340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970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