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法制史(00223) > 正文内容

按照晋朝律学家张斐的解释,“知而犯之”称为

按照晋朝律学家张斐的解释,“知而犯之”称为
A、故
B、造意
C、戏
D、过失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张斐对《晋律》的二十多个名词进行解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违忠欺上谓之谩,背信藏巧谓之诈,亏礼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之过失,逆节绝理谓之不道,陵上僭贵谓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唱首先言谓之造意……”p113

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微信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翰林刷题小程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20230611.cn/post/61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