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教师招聘 (中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1)考试真题
(1).2010年2月12日至15日,胡锦涛总书记莅闽考察,同老区干部群众和在闽台湾同胞共度新春佳节。这对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以极大的推动,为福建省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__________提供强大的动力。
A.两岸关系文化建设正确答案B
B.两岸关系海西建设
C.福建旅游海西建设
D.港澳台发展文化建设
(2).2012年我国GDP增长__________。
A.7%正确答案B
B.7.8%
C.8%
D.8.7%
(3).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两次灾难磨砺中国,赋予这个国家前进的精神和力量,也彰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
A.爱国主义正确答案A
B.爱好和平
C.改革创新
D.人道主义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立德树人正确答案A
B.教书育人
C.教育均衡
D.教育公平
(5).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里的《纲要》是指__________。
A.《中小学德育纲要》正确答案D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
(6).2012年6月27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中国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的是__________。
A.“科学”号正确答案D
B.“辽宁”号
C.“飞龙”号
D.“蛟龙”号
(7).
右图漫画《政府每送一桶水,能救一家人》蕴含了我国政府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一遇旱情时__________。
①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②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坚持对人民负责④为公众利益提供有效服务
A.①②③正确答案C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概念是__________。
A.专业大户正确答案B
B.家庭农场
C.农民合作社
D.农业合作社
(9).2010年上海世博会闪耀“科技之光”,参展各国共同关注和倡导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
A.城市生活正确答案C
B.乡村生活
C.低碳生活
D.文化生活
(10).2013年3月22日,在福建召开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的主题是__________。
A.塑造未来经济正确答案C
B.融合谋发展创新促繁荣
C.稳步推进全面发展
D.和平挚友繁荣伙伴
(11).2009年9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三个关于中国民族政策白皮书是__________。
A.《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确答案B
B.《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D.《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2).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__。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正确答案D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经济发展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满意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3).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__________。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正确答案D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3年3月27日,“金砖国家”五国峰会的主办国是__________。
A.巴西正确答案C
B.印度
C.南非
D.俄罗斯
(1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__________。
A.志愿者正确答案A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有权宣布考试无效的机构是__________。
A.学校教务处正确答案C
B.学校
C.教育行政部门
D.司法部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__________。
A.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正确答案B
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8).《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的等次分为__________。
A.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正确答案D
B.优秀及格不及格
C.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D.优秀合格不合格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__________。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正确答案C
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
(20).《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__________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A.15日正确答案B
B.30日
C.45日
D.60日
(2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是__________。
A.专门学校正确答案A
B.职业学校
C.特殊学校
D.普通学校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__________。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正确答案A
B.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23).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学校师德考核小组的教师代表人数不少于小组成员人数的__________。
A.30%正确答案C
B.40%
C.50%
D.60%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将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
A.优先发展正确答案B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25).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成年人的年龄是未满__________。
A.12周岁正确答案C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__________。
A.学会关心正确答案B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27).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审定部门是__________。
A.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确答案D
B.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出自__________。
A.陶行知正确答案A
B.蔡元培
C.徐特立
D.陈鹤琴
(2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__________。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正确答案B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30).《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居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__________。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正确答案A
B.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C.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D.教师与家长相结合
(31).“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__________。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正确答案A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__________。
A.主体性评价观正确答案C
B.专业性评价观
C.发展性评价观
D.生成性评价观
(33).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__________。
A.时教必有正业正确答案D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
(34).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__________。
A.显性课程正确答案B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35).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
A.促进者正确答案A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36).《学记》中指出“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__________。
A.顺序性正确答案C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7).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__________。
A.布鲁纳正确答案D
B.赞可夫
C.杜威
D.加德纳
(3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
A.中国正确答案D
B.印度
C.美洲
D.欧洲
(39).下列选项属于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有__________。
A.随机管理正确答案D
B.权威管理
C.定性管理
D.目标管理
(40).“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
A.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B
B.陶冶教育法
C.实践锻炼法
D.自我修养法
(41).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
A.孔子正确答案A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__________。
A.教育目的正确答案D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4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__________。
A.直接经验为主正确答案B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44).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__________。
A.实物直观正确答案D
B.模像直观
C.课件直观
D.言语直观
(4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__________。
A.均衡性正确答案C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46).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其玩游戏的禁令,这属于__________。
A.消退正确答案D
B.惩罚
C.泛化
D.负强化
(4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
A.说服法正确答案C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48).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__________。
A.空问知觉正确答案A
B.时问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49).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__________。
A.自主性正确答案A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50).教师制作课件字不宜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__________。
A.差异律正确答案C
B.活动律
C.强度律
D.组合律
(5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__________。
A.因材施教正确答案C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52).见到他人随地吐痰感到厌恶,这是__________。
A.直觉的道德情感正确答案A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法律的道德情感
(5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__________。
A.讲授法正确答案A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54).某生读了6遍材料刚好能记住,按照适当过度学习的要求,若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该生需要再读__________。
A.2遍正确答案B
B.3遍
C.6遍
D.9遍
(55).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__________。
A.教育目的正确答案B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56).某生会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三三得九”就是3个3相加之和是9,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
A.信号学习正确答案D
B.连锁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57).“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__________。
A.注意的分散正确答案D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58).“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思维特点是__________。
A.永久客体性正确答案C
B.不守恒性
C.自我中心
D.不可逆性
(59).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__________。
A.整体性正确答案B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0).“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__________。
A.观察的目的性正确答案B
B.观察的全面性
C.观察的准确性
D.观察的创新性
(61).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__________。
A.集中复习正确答案C
B.分散复习
C.及时复习
D.适度复习
(62).一般而言,低常儿童的智商低于__________。
A.50正确答案C
B.60
C.70
D.80
(63).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__________。
A.前摄抑制正确答案A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多重抑制
(64).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__________。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正确答案D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65).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__________。
A.出口成章正确答案D
B.死记硬背
C.博闻强记
D.过目成诵
(66).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__________。
A.满足需要促进健康正确答案C
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
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D.身体健康学会学习
(67).我们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浮现出广袤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这是__________。
A.再造想象正确答案A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68).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教师对学生要__________。
A.充满期望正确答案A
B.启发引导
C.严格要求
D.因材施教
(69).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
A.常规思维正确答案B
B.创新思维
C.动作思维
D.逻辑思维
(70).按照设计图想象自己未来家的样子,这属于__________。
A.再造想象正确答案A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71).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__________。
A.空间错觉正确答案B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
(72).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__________。
A.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正确答案D
B.人心不足蛇吞象
C.前怕狼后怕虎
D.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73).对于学生课堂上玩MP4,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__________。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正确答案D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7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一__________。
A.冲动型正确答案C
B.沉思型
C.场依存性
D.场独立性
(75).“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__________。
A.生理健康正确答案C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76).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包括:道德认识、__________、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
(77).在维纳归因理论的六个因素中,将成败归因于__________因素,最有利于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努力(主观努力或自身努力)
(78).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__________作用。
评价
(79).技能是通过______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练习
(80).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__________,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
(8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__________。
综合
(82).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
心境
(83).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和__________。
内化
(8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__________并作为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教育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85).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__________。
集中
(8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7).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
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
(88).新课程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__________。
多元化
(8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___阶段。
形式运算
(9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行使用全国通用的__________和规范字。
普通话
(9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精神
(92).个体发展是指身体的发展和__________的发展。
心理
(93).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是__________。
义务教育
(9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__________。
全体学生
(95).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做定义,第三步叫做__________。
产婆术(助产术)
(96).2010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__________综合实验区,积极探索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新模式。
福州平潭(或平潭)
(97).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看,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的是__________发展水平。
生产力
(98).保护未成年人,我们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遵循__________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
(99).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
(100).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__________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三(或者3)
(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明了教师劳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示范性
(10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__________和终身学习。
能力为重
(103).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60周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__________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三(或者3)
(104).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物质文化、__________和制度文化构成的。
精神文化
(105).截至2010年3月,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6552公里,居世界第一位。4月26日__________高铁也正式开通运营,这对推动闽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厦
(106).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的__________思想,这个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终身教育
(10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__________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营利
(1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__________(时间)为教师节。
九月十日(9月10日,9.10)
(10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__________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平等
(110).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__________。
实干兴邦
(1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 (2)①学生是发展的人;(1分)②学生是独特的人;(1分)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分)
(112).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的设置);(3)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社会资源利用策路(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5)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学习工具的利用)。(每个要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5分)
(113).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在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②原型启发;③迁移作用或迁移;④定势;⑤功能固着;⑥动机与情绪状态;⑦个性特征或人格特征。(每个要点1分,答对任意5个要点可得5分)
(11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分)(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1分)(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1分)(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分)
(1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丰子恺回忆说,他在求学时,一次李叔同先生上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老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早已发觉,却未当场批评,而是下课时轻声说:“××和××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学生离开教室后,李先生缓缓地说:“下次你们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此后,全班同学都为李先生的雍容和“爱人以德”的风范所折服,也改掉了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 你从上述材料中领悟到哪些师德规范
(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分)(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2分)联系材料酌情给分。(1分)
(116).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分)(2)注意启发;(2分)(3)讲究语言艺术。(1分)
(1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小杰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1分)(2)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检查与改造;(1分)(3)不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分)(4)制订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1分)(5)学生在校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1分)(每点1分,答对4点以上得满分)
(1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初三学生王某平时特别贪玩,经常瞒着父母逃学,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薛老师采用了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均无效果,最后建议学校开除王某,理由是王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影响学校中考的升学率。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将王某开除学籍。 (1)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分) (2)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本案例。(5分)
(1)本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学校、王某(学生)、薛老师(班主任);(2分)(只要答对两个主体即可得分)(2)①《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学校开除学生王某是错误的,也是违法的。(3分)(只要能结合一种法律进行分析即可得3分)②《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班主任薛老师对王某采用罚站、罚抄作业的行为也是违法的。(2分)③《教育法》明确了学生有努力学习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王某未能很好地尽到义务,应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2分)(①为必答项,②、③为自由项,若有其他角度的分析论述,只要有理有据,亦可酌情给分)
(1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他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他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 甲、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1)甲是多血质,乙是粘液质;(2分)(2)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区别对待:(1分)①对甲同学要多安排任务或对甲同学从严要求;(1分)②对乙同学多安排需要耐心的任务或对乙同学更多地鼓励、提高效率。(1分)
(12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女生康某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赵老师。离开教师办公室的康某心里疑虑重重,又返回到办公室门前,却听到赵老师正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情书”,其他老师发出怪异的笑声,康某羞愧难当,再也不来上学了。 材料2:五年级女生杨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一番细心开导后,从抽屉拿出一个信封,将“情书”装入并封上,温和地对杨某说:“我不想知道是哪位男生写的,也不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但我知道他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多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杨某拜访退休在家的吴老师。一番叙旧之后,吴老师从书架取出那个发黄的信封,两人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情书”,发出了阵阵笑声。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评析两位教师的行为。(8分)
(1)材料1中班主任赵老师不尊重学生康某的人格权利,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违反了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2分)(2)材料2中班主任吴老师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3分)(答对三个规范即可得3分)(3)吴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吴老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践行教书育人的规范;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退休后还保留着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件”,是爱岗敬业的典型;吴老师无疑是师德楷模,以身作则,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体现为人师表的规范。(3分)(有条理地分析三个方面即可得3分)
(1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1)影响因素:①遗传;②环境(教育、学习);③个人实践活动;④个性特征(如勤奋、个人努力)。(每要点1分,联系材料酌情给1—2分;满分6分)(2)①齐白石谦虚、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其虚心求教、勤学苦练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2分)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2分)
(1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 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体育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1)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5分) (2)联系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如何对李某进行教育。(10分)
(1)①家庭因素:离异家庭,缺乏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1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1分)②社会因素:社会无业青年的不良影响;(1分)③学校因一素:同学嫌弃他,看不起他,得不到班集体的接纳;(1分)④主观因素:自身不努力,没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分)(2)①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2分)②尊重、理解、信任学生;(2分)③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教育的切入点;(2分)④协调家庭教育的影响,争取李某父母和祖父的配合,共同教育他;(2分)⑤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引导同学关心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2分)(如果从其他角度提出教育措施和建议,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2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1)文化素养方面:专业文化素养,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一般的文化素养,做到多才多艺,“一专多能”。(2分)(2)教育素养方面: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②良好的教育能力(语言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备课能力等);③一定的研究能力,要成为一名研究者。(2分)(3)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分)(4)人格素养方面: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热情、健康向上、耐心温和、有同情心等。(2分)(联系材料情况酌情给1—2分)
(1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椭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没有!”“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时苹果常常滚到地上,都是我去捡。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再说,爸爸都是一箱箱地买,方苹果也比圆苹果装得更多!”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都觉得方苹果不错,但是现在世界上还没有方苹果,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方苹果!” (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何优点(6分)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9分)
(1)①肯定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鼓励创新,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②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③合理运用表扬和激励,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⑤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即得6分,如果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课堂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C。改革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3分)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接纳学生奇特的问题;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和赞赏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和保护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分)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进行发散思维和方法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3分)
此题目数据由翰林刷题小程序免费提供
